疫苗是怎么被研制出来的?
进入2020年,全世界都被一个叫做“COVID-19”的新冠病毒整蒙圈了。国内虽然疫情被基本控制,但北京突然在6月份出现疫情,说明疫情随时有卷土重来的可能,常态化防控必然会对经济带来一定的压制。
全球来看,疫情完全没有减弱的态势。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的重要马车之一,全球疫情控制不住,出口影响很大,也很伤经济。
是不是就只有这么耗着,没有解救之道呢?
毫无疑问,疫苗是挽救这场危机的终极解决方案。每个人都来上一针,整个世界就安全很多了。
最近,疫苗研发的好消息不断。
在向WHO备案的候选新冠疫苗中,已进入临床试验的共有16个,主要采用的技术路径是核酸疫苗、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其中腺病毒载体疫苗和灭活疫苗进展最快,均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阶段。16个候选疫苗中,中国占了7个,且有4支候选疫苗即将进行三期临床试验。全球首支新冠肺炎疫苗很有可能于9月上市,中国的灭活疫苗很可能在3个月后完成三期临床试验。
国药集团新冠肺炎疫苗研发生产工作已取得关键进展,安全性、有效性良好,具备了紧急接种的条件。在自愿接种的原则下,已经可以组织特定需求人员优先开展紧急接种工作。
疫苗都是怎么研发出来的,都要经过哪些阶段,影响疫苗推出的因素有哪些,疫苗的作用原理是什么,有哪些潜在风险,中国疫苗产业发展怎么样?
我想,普通人是很难获得这些信息的。与其他疫苗不同,新冠疫苗获得了全民关注。借这个机会,我们对疫苗的研发和产业情况做个梳理,让大家心中有数。
疫苗是怎么对我们起作用的?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遗传物质或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生物制剂。暴露于此类病原体会诱导产生具有病原体特异性的免疫细胞,从而使人体长时间保留免疫记忆。
以核酸疫苗为例,将疫苗进行肌内注射后,疫苗DNA进入胞浆,然后到达肌细胞核。宿主细胞内产生的抗原蛋白会被抗原提呈细胞(AP C)识别并分解为由若干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片段,并将这些片段与不同类型的MHC复合体相结合并呈递。MHC-I类复合体结合CD8+型T细胞(CTL),促进CTL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将表达外源蛋白的细胞杀死,形成细胞免疫。MHC-II类复合体结合CD4+型T细胞,CD4+型T细胞会进一步结合并激活B细胞合成相应的抗体,最终形成免疫能力。
其实,疫苗拥有悠久的历史,对保护人类生命健康,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最早的牛痘疫苗发展于18世纪,对人类对抗天花发挥了关键作用。
要研制疫苗拢共分几步?
一般来说,研制一款疫苗需要几年,甚至十多年。即使是加速研发的新冠疫苗,世卫组织预计也需要18个月。当然,现在看来,我们大概不需要等那么久。
研制疫苗为什么要那么久,都需要哪些步骤呢?
疫苗从研发到使用主要可以分为五大阶段:研发阶段、注册阶段、生产阶段、流通阶段、使用阶段。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研发阶段,从拿到病毒开始研制疫苗,到完成III期临床研究的整个过程,都可以称之为研发阶段。主要为以下几部分:实验室研制、临床前研究、I、II、III期临床研究。
需要注意的是,疫苗可以分为很多类,各类疫苗的研制工艺不同。传统的减毒、灭活类疫苗需要在获取毒株的情况下进行试验,得到理想的弱毒株等,过程存在较大的试错性,因此短期研发成功的可能性较低。而在当下基因测序技术成熟的情况下,在已知病毒基因组后进行基因工程疫苗研发的成功率将大大提高,同时也存在多种研发路径可供选择,包括重组载体疫苗、核酸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等。
研制成功后,普通人如何获得疫苗呢?
我国超过95%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均由分销商流通,上游产品一般要从具有全国性网络的大型分销商流通到各省、市和县的地方分销商,才能达到医院或者药店,从而在我国形成了多层级的医药分销网络,最终触达到普通消费者。
我国疫苗产业怎么样?
由于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所以疫苗接种需求巨大。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人用疫苗生产国,我国每年疫苗批签发量在7-10亿人次之间。就市场规模来看,2019年的整个市场规模425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疫苗安全跟粮食安全一样,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尤其是非常时期,如果不能保证疫苗安全,将对国民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那么,我国疫苗的国产化如何呢?很遗憾,情况并不乐观。
上图是我国疫苗市场的市场占比,可以看到,接近四成是进口疫苗,同志们还需努力啊。不过,我们的进步也很大。以这次新冠疫苗为例,全球16个候选疫苗中,中国占了7个,且有4支候选疫苗即将进行三期临床试验。我们是很有希望,优先得到新冠疫苗的。
什么时候来一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