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说,我们在做判断的时候,一般会表现出一种“律师”模式,就是先有了结论再去寻找证据,即我们对一件事情,可能都会先有自己的看法,然后再去寻找证据来园自己的看法,我们在《再思而行》当中讨论过最先从脑子中蹦出来的看法有可能是那不太靠谱的“常识”在起作用。所以这种“律师”模式我们也应当要警惕,极有可能造成一种“确认偏误”,也就是我的想法就是对的,谁也别想左右我。
星座,你让你不得不信
很多人都相信星座十分的科学、也十分的神奇。但是,你可千万不要夸大它有多么的准确,也不要用它来作为一个人的评判标准,更不要自以为是的认为知道对方星座就大概了解了这个人。
我认为,星座有时候就跟算命属相等差不多,它都会列举出一些十分含糊并且出现频率十分高的特性。这还不是最厉害的,最厉害的是它利用了人们的一种“确认偏误”的特殊心理,也就是人们更愿意看到说的跟自己一样的地方,并忽略不一样的地方。含糊和高频的特性总有一款适合你,所以说得跟自己一样的地方就会被你的“确认偏误”无限的放大;而不太一样的地方早已被你忽略不计。这不就解决了吗,不是星座和算命先生让你折服,而是你自己心里早就已经写下了这段代码,星座和算命先生的某些行为正好匹配了你的这段代码并触发开关得以显示出来而已。所以,我们在处理信息的时候应该是吸收有可能修正我们观念的新信息,而不是吸收对我们现有观念的肯定。
“用过的都说好”其参考价值值得商榷
这里先引用万维刚老师的一句话:“如果你已经开始相信一个东西了,那么你就会主动寻找能够增强这种相信的信息,乃至不顾事实。”
我认为“用过的都说好”这句话其实包含了十分浓厚的个人“确认偏误”,比如说购买电子产品,你用的是A品牌电脑,别人问你,你那款电脑怎么样?我也想买一台。我想即使你的电脑在你使用的过程中可能遇到过无数次的草泥马,但你还会是对询问你的人说,恩恩,我认为还行。如果此时另外一个人用的B品牌的电脑,他推荐说我觉得B品牌比A质量好多了,我觉得你应该考虑考虑B品牌,那么,此时你心里是什么感受,当然是不服啦,肯定要去主动寻找增强你的看法的信息,比如质量不行比价格,价格不行比性能,性能不行甚至开始比情怀。总之会不惜一切代价,乃至不顾事实。
因为你已经选择了站队,买这台电脑的价格已经付出了大量的沉没成本,你必须想办法让这些成本起到该有的意义。所以在对方没有使用过多个品牌电脑的情况下,你找他推荐并想了解一下真实的反馈似乎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这也解释了那些不同手机用户间的开撕,苹果用户认为安卓用户都是傻X,安卓用户反撕苹果用户都是装X,进口手机用户认为国产手机用户都是屌丝一枚,国产手机用户反撕进口手机用户都是卖国一只。
我们脑中的这位“律师”非但不太公正,反而带有一丝的偏见,有时候,我们更应该请来一位“科学家”,先找来证据再得出结论,或许会让我们的思想以至于我们的行为更加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