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体制内的工作人员,在小县城捧上铁饭碗在乡亲们眼中就是所谓的“成功人士”,即便我只是遍地牛马当中最普通、最不起眼的一只。职场会狠狠教训每个天真的人,能吃苦就会吃更多的苦,岗位职责不清是家常便饭,无数次想着干脆辞职算了,但冷静想想又怂了,这几年感觉自己已经被养废了。
体制这座围墙,外面的人挤破头想进来,里面的人却很少有人能走出去。
现在很流行一个词,叫“觉醒”,在职场中,我把它称之为“退路”。在我们忍无可忍、背水一战的时候,还能有另一种还算体面的活法。我想了想,自己实在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技能,唯独对写作还算有些兴趣。
写作,意味着要吃思考的苦、自律的苦和学习的苦。以前我总觉得吃苦就能改变人生,但没意识到只有吃高级的苦,才能过上高配的人生。
作家余华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他原本是一名牙医,他觉得口腔是世界上最没风景的地方,有一天他看到文化馆的人在路上走来走去,他很好奇,文化馆的人和他说,那就是他们的工作,这让余华羡慕不已,他也很想到文化馆工作。但是在他们那个年代,工作只能靠国家分配,去文化馆只有三条路,作曲、绘画和写作,他说写作只要认识汉字就行,于是他开始写作。后来他被邀请去北京改稿,轰动了县里的官员,他如愿调到了文化馆工作,开始了自由的工作,后面他觉得自己能用写作养活自己,就定居在北京开始了更自由的生活。
还有作家李娟,她在采访中提到,小学二年级的她就已萌发了当作家的想法,直到后来她发现自己其他路都走不通,唯有写作,并为之付出很多努力,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作家。
自由不是选择能干什么,而是能选择不干什么。作为普通人,如果不喜欢现状,一定要尝试去寻找其他可能性并为之努力,人一旦有了寄托,工作上的糟心事、糟心人就显得没那么重要。
“水滴石穿”告诉我们,除了坚持滴还要坚持滴在同一个地方,这才是长期主义。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这么一句话“每个人的人生中都可能会有这样一些时光,付出了很多努力,却看不到结果,我们管它叫做扎根”。也许可能我写了很久也不会被看见,但是,人生不就是这样吗?不是有希望才去努力,而是因为努力,才看到希望。
有一技之长走遍天下,一无所长寸步难行。有一个小小的愿望,愿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专长,潜行修炼,赎身离场,然后自由行走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