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墙上的小广告,威力不小

二十年前的电视剧,

韩剧,商道,

跟一般的电视剧不一样,

这部剧讲的是湾商大房林尚沃,从立志做译官到被人陷害下大狱再从湾商杂工一步一步成长为朝鲜商界数一数二的人物,

十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看了这部连续剧,看完后感触很深,每当遇到难关或者迷茫的时候,都会把这部连续剧拉出来看看,每次都有新的体会,

林尚沃的父亲,立志考译官,到年迈的时候了,还是没有成功,于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林尚沃身上了,林尚沃从小熟读汉语,学习中国历史,也是遵从父亲的愿望,立志考译官,

但是家里穷,全家的生活全靠母亲走街串巷贩卖粗盐,当时朝鲜跟大清的生意都是由专门的使节团在进行,要想来我们大清国卖东西,就必须得跟着使节团的商团过来,在我们大清那会比较能卖出价钱的就是朝鲜的人参,

林尚沃跟他父亲带着人参,加入了松商的褓袱商团来了大清,在大清林尚沃第一次见识到了咱们大清的风土人群跟灿烂的文化,就更加下定决心要做一个译官,

但是在回去的时候,松商的商队在货物中夹带了硫磺,当时私自夹带硫磺的是死罪按谋逆罪论处。而这一切是他们问过松商掌门人的,但是后来经过闸门的时候被查出来了,林尚沃他们入狱,而松商矢口否认是他们的行为,后来林尚沃的父亲因为这事,被斩首了,林尚沃侥幸留下一命,被发配做苦力,妹妹被发去做官妓,目前发配做苦力。

林尚沃在做苦力的时候,由于表现良好,后来被推荐去做了瓷器厂的工人,在哪里,他心无旁骛,一心就学习做瓷器的工艺,两年的时间就把瓷器工厂的核心技术给掌握了,包括瓷器工厂的运作模式。

后来又去了铜器厂,学习锻造铜器,抛光等工艺,等到朝廷大赦以后,林尚沃回到老家,当时心里一直就想着复仇,去找了他父亲老死不相往来的湾商掌门人,洪德柱,

洪德柱这个人之前跟林尚沃父亲都是读书人,一起考译官,考了很多年都名落孙山,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就偷了林尚沃父亲的盘缠,去做生意了,后来很成功,创立了当时平安道平安道数一数二的商团,有意栽培林尚沃,便让他从铜器店杂工开始点积累,要求严格、绝不姑息。开始传授经商之道。

林尚沃找到洪德柱的时候,

洪德柱给了他两个选择,

第一,拿一袋银子走人,以后就是陌路人。

第二,留在湾商学做生意,但是一分钱没有,只拿该有的工资。

林尚沃选择了后者。

被安排在湾商的铜器店做一个最基本的杂工,但是他在店里处处碍人眼,店主为了刁难他,让他背着铜器,去走街串巷卖掉,铜器跟瓷器不一样,铜器一般都是富贵人家才能消费得起的,但是在他们的义州,铜器是很难卖出去的,

林尚沃背着铜器走遍了平安道、黄海道,可是在了解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右后发现根本不适合在这些地方销售铜器,但是他发现当地人基本都会腹泻,腹泻就需要吃药,然后他把所有的铜器都换成泻药,泻药很快就卖掉了,变相地完成了销售目标,不能说他没有完成任务,但是他的这个方法只是把铜器卖给了一个人,并没有完成商品的普及跟推广,

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一种方法行不通,我们可以去想想另外的方法,或者曲线救国,虽然过程曲折一点,但是也能达成目标,林尚沃的这个方法,有点杀鸡取卵的感觉,要是以后再想去那边销售铜器,还是一样,很难打开局面,就相当于那些赚块钱的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当然,看你心中的目标在哪里,你是要短时间赚钱,还是要做长久的生意,不能说谁对谁错,

听说林尚沃去根本卖不用铜器的地方把铜器卖光后,

湾商的会计郑志寿也主动请缨去那里卖铜器,

而他一开始也经历过林尚沃当时的迷茫,但是他发现,当地盛产棉花,棉花在当地非常廉价,于是,他用铜器跟家家户户换棉花,然后棉花再带回平安道,高价卖出,

郑志寿的这种做法,

虽然跟林尚沃的方法方向差不多,

但是结果却大不一样,林尚沃是卖给一个人,影响力有限,

而郑志寿是把铜器给到了家家户户,相当于在培育一个新的市场,这些人用过铜器之后,发现铜器跟瓷器优势之后,也会再次购买类似产品,为以后长期的销售做了铺垫。

就像现在农村墙上的广告,大爷大妈们压根不会网购,也想着在小卖部买东西方便,但是在多年前智能机还没普及的年代里面,这些大平台就开始在农村搞宣传了,你今天看明天看,天天看,到智能机普及以后,大爷大妈们都会时不时的让人砍一刀,市场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培育起来的。

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应该多想一想,往宽里想,往大里想,条条大路通罗马,办法总比问题要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