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5月.28日.五二班.王婉诺


每逢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和端午是中国2000多年的旧习俗。

梁启超先生曾写过《中国少年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自由则国自由,现如今,一些人都不喜欢过端午节,端午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这个节日更是为了发扬,于赞扬屈原的爱国精神,关于屈原有一个故事。

屈原,楚国人,因受到小人的挑拨离间被楚国王流放,但在流放中,楚国被占领,屈原得知后,写下绝笔《怀沙》,而后跳江而亡,百姓知道这件事时,争先恐后地跑到江边,扔下鸡蛋、米饭、粽子。


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把这些与屈原联系起来,划龙舟是为了赶走鱼和虾,让它们不吃屈原的尸身,同时也是为了寻找屈原。

粽子,那时人们将粽子扔入江中,让鱼虾不吃屈原的尸身,做粽子要浸糯米,洗艾叶,包粽子时,需要先加入鸭蛋和猪肉;所以这才有了端午划龙舟和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人们的脸上洋溢出笑容,一些人的身上发出淡淡的青草香,原来,每当到端午时,一些女子会找一些草料,放入香囊中,之后缝合,可现在,会缝线的人少之又少,有一些人甚至不愿意做,说什么用针扎手,又有的说对香料过敏…可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不是应该把它发扬光大吗?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他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敬佩,所以我们应该把端午节这个节日发扬光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