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散文征文」谈谈死亡这件事儿

来自网络

1

以前,死亡都是别人的。

孩提时代,死亡是老人嘴里吓唬孩子的鬼故事,是傍晚经过坟场随风舞动的磷火,是场面宏大吹吹打打的仪仗队,是几十桌杯盏交错的丰盛宴席,是黄土坡上十几米方坑徐徐下落的棺木,是漫天飞舞的白花,是嚎哭震天的孝子。

对死亡,我们多是好奇,朦胧而无知。

为什么人会死?为什么人死了会变成鬼?为什么要披麻戴孝?为什么撒花打幡?为什么要三天才出殡?为什么,哪有那么多为什么,问急了,大人们便一脸怒气,怪罪孩子不懂事,恐怕也有答不上来的尴尬窘迫。

再大些,死亡成了禁忌,不让说,不让问,不让看。好像是说了晦气,问了心酸,看了吓人,于是要保持距离,相安无事。因为家族普遍长寿,十几年里没有经历过亲人离开的事情,死亡,仿佛走远,不曾来过。

谁曾想,他们只是隐匿黑暗,静待时机。没人能耐得过他们的性子,哪怕过了73、84这样的槛,照样不期而至。最先是姥爷(93岁),然后是爷爷(90岁),接着是奶奶(93岁)。高寿去世,是为喜丧,不让难过的我们,却仿佛倒了梁柱,已然头发花白的儿女,长跪欲绝。

对死亡,有了第一次真切的认识。

黑白隔世的遗像,摇曳不灭的寿烛,青烟弥漫的灵香。亲人不在,音容宛现。布置灵堂,叠元宝,守夜,遗体告别,上坟。眼前萧杀肃穆不断,心头悲痛难舍无言。

死亡的残忍,远不止此。

2

死亡降临到姐姐。

那个娇小玲珑只有40岁出头的女人,两个尚未成年孩子的母亲,曾经爱美至极光彩照人却受尽折磨尊严无存。

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感受到死亡,只有一年的时间。

抽血,输液,手术,放疗,化疗,手术,再输液,再抽血,再放疗,再化疗,再手术。

原来那副丰润美丽的躯壳,剩下的只有稀疏泛黄的头发,松弛褶皱的皮肤,随身悬挂的尿袋,强忍病痛的呻吟,消毒水和腐烂分泌物混杂的怪味。

面对她强装笑颜,背过身泪流满面。

死亡最可恨的,就是当你鼓足勇气要努力、要坚强、要和它战斗到底时,对方却挥舞镰刀,瞬间把一切KO在地。

这就是死亡。在等待中迷茫,在煎熬中枯萎,明知没有胜算,却忍不住挣扎。

记得四年前,我有个小手术住院。旁边病房区,多是一些十几岁半大的孩子,不分男女,光着头,拄着拐,成天躺着玩游戏,脾气不好,对看护的父母非打即骂。开始瞧不惯,可凑近看清了床尾的病历卡,都是骨癌晚期,刹那无语。

这就是死亡。普世公平,童叟无欺。可又不近人情,残酷得发指。

从此特别忌讳去医院,受不了那种压抑窒息的氛围。尽管是粉色的墙壁,蓝色的地板,却仿佛处处冲刷不净的淤血;楼梯宽敞整洁,窗户阳光明媚,但总觉着阴冷刺骨忍不住寒战。

可我们谁能逃得过死亡?

3

既然无法逃避,那必须直面一些问题。

死亡是不是恶魔?

《西藏生死书》里说,“我希望每个人既不怕死,也不怕活:我希望每个人死得安详,死亡时能够得到最有智慧、最清明和最温柔的关怀;我希望每个人透过心性和实相的了解,找到终极的快乐。”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世俗的贪欲。死亡只是另一个开始,那些我们牵挂的人,可能去了更好的地方。

尼采临死前,诧异地问为他默默流泪的妹妹,“伊丽莎白,你哭什么呢,我们不是很幸福吗?”这就是尼采,面对死亡从容自得。仿佛他不是走向坟墓,而是赶赴一场精神盛宴,一个自己追求已久的心灵归宿。

死亡可不可以选择?

澳大利亚作家邦妮·韦尔,用八年时间投身临终关怀事业,写下《临终前最后悔的五件事》。“1.希望我有勇气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2.希望我以前没有那么拼命的工作;3.希望我有足够的勇气表达自己的感受;4.希望我能够和自己的朋友们一直保持联系;5.希望我已经让自己成为快乐的人。”死亡或许不能选择,但通往死亡的路可以。

乔布斯帮主,对死亡最知名的一句话,“记住,每个人终将会死去,这是我认为能够避免个人患得患失的最好方式,你已经赤裸裸地面对死亡,那就没有什么理由不去追随自己的心。”死亡无法打折,那就按照自己最真实的想法面对。

死亡能不能战胜?

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主人公徐福贵一句自嘲,算是很好的答案。“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好死不如赖活着,消极听出了积极的味道。

李开复罹患淋巴癌,在《向死而生》里这样说:“自己研究病情,就像是坐上副驾驶,掌握路况,至少并不是茫然无知。凌志军曾说到:「癌症病人很多是被吓死的。」我把全部二十几个特征跟检查结果对照,发现我虽然是四期,但整体状况没那么悲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什么时候都是真理。

自杀是懦弱还是勇敢?

话题很敏感,但我想纠正一直以来偏颇的观点:绝不是所有选择这条路的人,都是胆小鬼。

4

或许因为人的终点都是死亡,所以离得越近,就越看清它的模样。

我会怎样去死?

胖死?不减肥,好胃口,吃啥啥不剩,晚上尤其食欲旺盛。

病死?爷爷、爸爸都是糖尿病、高血压,我这估计也跑不了多远。

累死?加班、熬夜,周末不休息,休假不关机,做梦都是写方案。

郁闷死?工作不顺心,文章没点赞,孩子不理,老婆不爱,朋友老死不相来往。

遗憾死?世界还未环游,出书不见大纲,二胡只听不拉,围棋还当五子棋下。

是否接受过度治疗?

内心是不愿意接受的,太痛苦,没有尊严,拖累家人。

可又不能放弃生的希望,毕竟活着才有机会。

死了有什么遗愿?

捐献器官,给那些生活在黑暗中的人,重见光明的机会。

不要灵位,不要墓地,不给后人添麻烦,只想活在天地间。

现在有什么感触?

生命太短暂,好多想做的事情没有提上日程,要尽快行动,不能抱憾终身。

时间太宝贵,哪有空生气、后悔、嫉妒、无聊、仇恨,多分一些给自己爱的人吧。

知错就改,勇于道歉,万一没机会说对不起,伤害的可是两个人。

舍得放纵,生命就是要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做喜欢做的事,管它有没有什么意义。


最后的话:死亡,绝对需要敬畏,它是我们最好的诤友。当虚度人生,百无聊赖,不妨静下心,听听它想说什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放疗专题】什么是放疗,它真的可以治病吗? 选题理由:首先让读者了解肿瘤的放疗是什么(放疗定义)?放疗是如何能...
    琉森521阅读 1,747评论 1 9
  • 今年的五一假期,我们没有回老家,想在附近转转来个休闲游。 既是休闲游,就不要太累,太远的地方不去,太累的地方也不想...
    真冉阅读 283评论 0 3
  • 发布于2018-01-01 23:32 第一次修改 2018-01-02 11:04 第二次修改2018-04-1...
    Wisconsin0607阅读 304评论 0 0
  • 正直一个二十多岁大学未毕业的青春,有太多事情想要做。奈何我没有一个满足我一切的家庭,唯有自己努力。很多时候都不明白...
    2127da9c3cb6阅读 20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