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论说性作品,读者应该像个捕食的小鸟,经常保持警觉,随时准备伸出利爪。我非常喜欢这样的比喻,作为一个读者,我们应该像小鸟一样,保持警觉保持主动,随时伸出利爪找关键词,找主旨,找共识。阅读诗与小说时,相同的活动却有不同的表现方法。
我也想用一个比喻来表达阅读想象文学的不同,书中给我这样的启示:在阅读一个故事时,我们一定要用那样的方式来表现,让故事在我们身上活动。我们要让故事贯穿我们,做任何它想要做的事,我们一定得打开心灵,接纳它。
那么我会如何来比喻阅读想象文学的活动呢?正如我的中心图。花朵如同故事的灵魂,要把一个故事读好,要想象自己与花朵产生某种关联,如拥有化蝶般的魔法,拥抱美好,赋予想象文学真正的活力,要亲临现场,身历其境,变成其中一员,愿意与其中的角色做朋友。
一、读想象文学的“不要”
也许很多人也许只是欺骗自己有阅读小说的能力。他们乐在其中,但他们说不出来乐在哪里,或是那一部分的内容让他们觉得愉悦。
评论式的阅读依赖一个人对一本书的全盘了解。“要分析美丽,比美丽本身困难多了。”
体验(感官、想象)——理解(判断与推理,也就是理智)。
想象文学的主要目的是娱乐,而非教育。
想象文学vs论说性作品
目标不同
论说性作品要传达的是知识;
想象文学是在阐述一个经验本身——那是读者只能接着阅读才能拥有或分享的经验。
否定指令
1、不要抗拒想象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
我们真的要逃避现实,也应该逃避到一个更深沉、伟大的真实里。想象文学这个经验会深深满足我们平时未曾接触的部分自我。
2、在想像文学中,不要去找共识、主旨或论述。那是逻辑的,不是诗的,二者完全不同。
当然,我们可以从想像文学中学习,从诗、故事,特别是戏剧中学习—但是与我们从哲学或科学的书中学习的方法不同。我们都懂得从经验中学习—我们每天生活中的经验。所以,我们也可以从小说在我们想像中所创造出来的经验中学习。在这样的状况下,诗与故事能带给我们愉悦,同时也能教育我们。但这与科学及哲学教导我们的方式不同。论说性的作品不会提供我们新奇的经验。他们所指导的经验是我们已经有的或可以获得的。这也是为什么说论说性作品是教导我们基本的原理,而想像文学则藉由创造我们可以从中学习的经验,教导我们衍生的意义。为了从这样的书中学习,我们要从自己的经验中思考。为了从哲学与科学的书中学习,我们首先必须了解他们的思想。
3、不要用适用于传递知识的,与真理一致的标准来批评小说。
对一个好故事来说,所谓“真理”就是一种写实,一种内在可能性,或与真实的神似。那一定要像个故事,但用不着像在做研究或实验一样来形容生活的事实或社会的真相。许多世纪前,亚里士多德强调:“诗与政治对正确的标准是不一致的。”或是说,与物理学或心理学也是不一致的。如果是解剖学、地理或历史作品,被当作是专门的论述,却出现技术上的错误,那就应该被批评。但将事实写错却不会影响到一本小说,只要它能自圆其说,将整体表现得活灵活现便行了。我们阅读历史时,希望多少能看到事实。如果没有看到史实,我们有权利抱怨。我们阅读小说时,我们想要的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只要确实可能在小说家笔下所创造,再经过我们内心重新创造的世界中发生,就够了。
二、回顾论说性作品的规则
三、读想象文学的一般规则
A、架构性规则(拟大纲的规则)
1、必须将想象文学分类。
2、要能抓住整本书的大意——能不能用一两句话来说明整本书的大意。一篇故事的大意总是在情节之中。
3、不仅要能将整本书简化为大意,还要能发现整本书个个部分是如何架构起来的。
B、诠释性规则
1、熟悉每个时间与人物的细节。小说的要素是插曲、事件、角色与他们的思想、言语、感觉及行动,这些都是作者所创造出来的世界中的要素,作者操纵着这些要素的变化来说故事。
2、加入这个想象的世界。知道一切时间的进行,就像你亲临现场,身临其境;变成其中的一个成员,愿意与其中的角色做朋友,运用同情心与洞察力参与时间的发生,就像你会为朋友的遭遇所做的事一样。共识与主旨有关。小说的要素与整个表现的场景或背景有关,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坐着创造出一个世界来,它的角色在其中“生活,行动,有自己的天地。
3、跟随他们(角色)完成这场探险。险。这场景或背景,的组合,是小说中个个要素之间静态的联系(如同主旨一样),而情节的披露是动态的联系。
注意:不要太仔细检验这些类似的规则。
C、批评性规则
在你中心感激作者试着为你创造的经验之前,不要批评一本想象的作品。
重要推论:一个好读者不会质疑作者所创造出来,然后再它自己心中有重新再创造一片的世界。
对于小说,我们不该反对或赞成,而是喜欢或不喜欢。在你说自己喜欢或不喜欢一本文学作品之前,首先你要能真正努力过并欣赏作品才行。如果只是被动第阅读一本小说时没法欣赏一本小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