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接触了很多孩子的爸爸妈妈以后,我经常需要解答很多关于英语学习方面的问题,而这些就恰恰是孩子们英语学习的误区。我在这边做三点总结,分享给大家。
问题一:老师,我家孩子才4岁,现在接触英语是不是太早了?
我的答案:一点也不早,毫不夸张地说,甚至可以从胎教开始。
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想一想啊,我们是怎么学习咱们的母语的呢?咱们是不是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开始接受中文的熏陶了呢?出生之后,我们是不是又开始不断听到身边人跟我们用中文沟通,慢慢地我们就自然学会了我们的母语,不是吗?
所以,从理论上来讲,我们怎么学中文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英文。但为什么我们却没能自然习得英文呢?这个就涉及到一个语境的概念。
语境就是语言环境。孩子出生以后,我们就一直用中文与他们沟通,他们每天沉浸在母语的环境里面,自然学会中文就不成问题。相反,我们生活的环境不能每天给我们提供英语的语言环境,这就给自然掌握英文设置了非常大的障碍。学习英文就变成了脱离语境的学习,当然效果就打了大大的折扣。那么,如果我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意识地提供合适的语境给他们,早点消除这个障碍,我们也就能帮助孩子获得有利他成长的语言环境。
这边要给大家普及下“语言学习关键期”的理论,它最早是由Lennenberg提出。
Lennenberg提出:0-6岁是孩子语言学习的关键期,而12岁则是二语学习的一个关键期(Critical period),孩子在12岁之前更容易习得一门外语。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错误认识让孩子错过语言学习的敏感期。孩子0-6岁的时候,我们不一定要送他们去学习英语课程,但我们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例如,每天给孩子播放英语童谣或绘本故事,让英语的“旋律”早一点在孩子的耳边响起来,即便那时候孩子还小,还听不懂,但是这种“旋律”对孩子大脑的刺激是存在并不断加强的。
问题二:老师,孩子学习英语是不是一定得跟外教学啊?
每次有家长问到这个问题,我都会举例子引导他们自己来找答案。
这张照片中的两个人大家一定都认识。左边的马云,曾经是一位大学英语老师,英语口语了得,所以,他出席国际论坛都是全英文做演讲,也因此赢得了很多赞赏。右边的许渊冲老师,世界著名的翻译学家,毕生致力于莎士比亚著作的翻译,90多岁了还在坚持。那么,他们的英文这么棒,难道是外教教出来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所以我们说,能不能学好英语与是不是跟外教学习没有直接联系。
当然,如果孩子能跟合格的外教学习是有很多好处的,例如:外教发音标准,教学方式新颖,这样,他们给孩子提供的浸入环境就比较好,但这绝对不是我们学好英语的决定性因素。毕竟不管是跟着外教学习,还是跟着中国老师学习,能不能学有所成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和坚持。想要学好一门语言,只有通过多频次地输入、输出才能取得比较好的学习效果。随着我国不断的改革开放,现在在国内也能购买到很多原版的书籍和教材,配上原汁原味的外教录音,就更加削弱了外教的力量。
而提到外教教学,其实我们最担心的是:在中国,外教资质得不到保障,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很多家长认为只要是外国人,母语是英语,就一定可以教英语。其实不然,就好比,我现在在英国,我是个中国人,会说中文,那我就可以去孔子学院教英国孩子中文吗?我觉得我还不够专业,除非我读过“对外汉语”这个专业,取得了“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那么,我才具备了教授外国人中文的专业水平和资格。相同的道理,一个合格的外教也必须持有“TESOL”或者“TEFL”(对外英语教学)资格证,才具备了教咱们孩子英语的资格。所以,建议大家以后在选择外教的时候,一定要让培训机构拿出相关外教的资格证才行。这边给大家看两张对外英语教学的资格证书,供大家参考。
第三个问题:老师,我需要让孩子把英文翻译成中文吗?
我的答案是:千万不要,因为这么做会破坏孩子与生俱来的语言学习能力。
说到这个问题,我总会想起自己小时候学英语的经历,那时候老师就让我们一句英文一句中文,这样对应着来翻译。然后,这么多年过去了,轮到我的孩子学英语了,学校的老师还是让他们一句英文,一句中文抄在英语作业本上。非常可悲,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中国的英语教育竟然还是二三十年前的样子,所以啊,中国的英语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啊!学校里的老师这么要求,这就误导了很多家长,在孩子进行课外阅读时,他们也引导孩子将读到的英文翻译成中文。他们觉得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孩子理解了原文的意思。其实这个方法是大错特错的。说到原因,那就不得不提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了。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 提出了LAD理论,也就是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翻译成中文是“先天语言获得机制”,它是每个孩子获取语言的直接渠道。按照乔姆斯基的理论,语言信号进入少儿大脑之后,LAD装置会便是它听到的这些信号,并进行记忆和理解,这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
那么也就是说,孩子的大脑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他们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把听到的声音或看到的文字信息处理成被大脑理解的信息,也就是“输入—处理—理解”这个过程。注意这三个过程都是用同一种语言,英语来完成的。
但是,如果我们要求孩子去做翻译,那么大脑的处理过程就被认为改成了“输入(英语)—输入(中文)—处理(中文)—理解(中文)”的过程。这样,原本应当由大脑负责“处理”的英语信息就被替换成了中文,在这个过程中,大脑是无法有效学习一门语言的。如果孩子一直用这样一个模式来理解英语,孩子与生俱来的语言学习能力就遭到了破坏。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我们要培养孩子直接处理英语的能力,不要再给孩子增加一个用中文加工的过程,这样才能让孩子获得英语的语感。平时可以引导孩子用英文解释遇到的生词,或者读完故事之后,鼓励孩子用英文复述相关内容,尽量减少用中文翻译的频次。
上面提到的三大误区大家还记得吗?再次敲黑板总结一下:
希望大家今后避开这三大误区,做好孩子英语学习的引路人。那么,如何做好这个引路人呢?聪明的爸妈一定要掌握以下三个秘籍。
秘籍一:足够语料的输入是英语学习的关键
英语的技能主要分为:听、说、读、写。这四个技能又可以分为输入技能和输出技能,其中,听和读是输入技能,而说和写是输出技能。输出技能一定是建立在输入技能的基础上的(如下图)。
很多人都会问我:老师,我怎么口语那么差?那我就会说,你听到一定量了吗?还有人会问:老师,我怎么就写不好英语作文?那我就会问:你有认真读过多少好作文?如果输入都不够,输出又从何谈起呢?
一切语言的学习均始于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磨耳朵”,当耳朵磨得越来越多,自然就会模仿,所以你会发现,坚持磨了一段时间耳朵,孩子竟然会时不时冒出几句英文,这其实就是从输入到自然输出的过程。等孩子到了识字的年龄,在自然拼读学习的基础上,孩子就能过渡到阅读的阶段,一旦打开了阅读的大门,孩子的英文水平就提高地比较快了。
所以,保证一定量的听和读,是孩子自然输出的关键一步。拿我的孩子举例,怀孕的时候我一直工作到预产期前一个星期才回家休息,那时候,我每天挺着大肚子给学生上课,所以他的“磨耳朵”应该是在胎教的时候就开始了。后来孩子出生以后,我会每天给他听廖彩杏推荐书单中的英文童谣和儿歌,再后来就过渡到阅读原版的绘本,最后再过渡到比较难的小说。
秘籍二:合适的分级读物是顺利进阶的宝典
心理学有个概念叫“最近发展区”,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进行有效的英语学习。它指向对孩子的教学应该着眼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提供在现有基础上略带难度的内容,方能促使他们发挥潜能,取得进步。
这个理论就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需要选择分级读物。因为只有选择最适合孩子级别的材料进行听和读的练习才能达到最佳学习效果最。过于简单或者过于难的材料都无法给到孩子最有效的输入练习。
在北美,分级阅读体系早就被教育工作者所熟知并运用于日常教学。老师会阶段性地对学生的阅读级别进行测试,基于结果给学生建议阅读的书目。这样有几点好处:首先,孩子不会因为书籍的难度不适合而失去阅读的兴趣;其次,不仅能巩固他熟悉的句式或词汇,同时还能接触他不熟悉的词汇和语言点,从而达到培养阅读能力的目的,顺利完成进阶。
在美国和加拿大,老师会让孩子们使用一套叫做A-Z Raskids的分级读物,孩子会从最低级别aa一直读到Z,大家可以看图片,在此基础上,再跟大家推荐一个网站,Storyline Online, 上面也有大批优质分级绘本可以供大家学习。
在中国,我们也能购买到比较合适的分级读物,例如我之前给孩子读过的I Can Read系列,OxFord Tree系列。
明白了英语学习的输入输出原理,也知道了该如何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读物。那么,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是什么呢?就是第三个秘籍了。
秘籍三:日积月累的坚持让自然习得事半功倍
这里说的坚持其实是指坚持做好一定强度的英语输入时间和频率。如果输入的时间和频率足够了,可以帮助孩子事半功倍地习得英语的各项技能。
什么是输入的时间足够?有没有什么标准?建议学龄前的孩子每天花一个小时的时间浸入英文环境,小学的孩子每天30-40分钟,中学的孩子每天20-30分钟。
什么又是输入的频率足够呢?建议家长反复多频次地给孩子输入相同的阅读材料,给大脑不断进行强化。举个例子,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并不是听过一遍或者读过一遍,它的使命就完成了,也不代表孩子就完全消化吸收了,所以,我们建议同一本书上的内容可以反复进行听读。这样就能加强孩子的记忆,从而加深孩子对原文的理解。特别是在启蒙阶段的孩子,相同的内容一定要不断复习,这样,孩子的大脑才会自然潜移默化的吸收所学知识,并且经历一个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
我以前陪着孩子做听读练习,往往一篇文章要反复听读好几遍,甚至十遍以上,久而久之,孩子不但能理解文章的大意,还能模仿原声的音调,甚至把整篇文章背诵出来。
因此,每天坚持,保证足够的英语学习时间和频率,对语言积累有很大的帮助。
在学习英语这件事上,作为父母的我们,要做好孩子的引路人。从理解英语学习的原理开始,到尽可能得帮助孩子选对合适的老师,合适的听读材料,再到陪伴孩子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只要方法科学,材料合适,时间足够,接下来的就是等待好消息了。
最后,分享昨日我的一幅小画儿给大家,很喜欢上面的这句话:只要保持向上的姿态,一切都会慢慢变好。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用正确的方法开启英语学习,让我们说地道外国语,做真正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