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如何停止拖延的习惯? 只需要神奇的2分钟。
一位想减肥的人一开始健身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但最终减去100多磅。他每天去健身房,锻炼5分钟,时间一到就离开。过了几周后,心想:反正总来,不妨多待会吧。几年后体重正常了。
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不是写出自己的全部想法,而是适可而止。在感觉还好时及时收手。
任何一种新习惯都可以缩减为2分钟的版本。例如:整理衣物——折叠一双袜子。“跑3公里”变成“系好跑鞋鞋带”
借鉴这种思维火花,新习惯不再觉得是个艰难挑战。聚焦你的“门户习惯”,它会自然的导向更有效的路。
5.行为转变的第三定律不是让好习惯简便易行,而是让坏习惯难以实施。雨果为了承诺限期完成《巴黎圣母院》,不到6个月的时间里居然身上只裹一条大披肩,其它所有的衣服均锁住,这样没有外出的衣服,一直在奋笔疾书,结果提前2周出版。
6.衡量你进步的最好方法:习惯追踪法——曲别针策略,将自己的进步视觉量化,增加自己的即时满足感。富兰克林从20岁开始随手携带小本子追踪自己遵从13项良好品行的情况。喜剧演
员杰里的“永不中断,坚持每天写笑话”。不管有没有灵感,专注天天做,夯实自己的习惯。
7.如何找到你能发挥专长的领域?
长远来看你不断取得进步和调整的任何领域都会变得越来越有挑战性,你需要确保自己掌握的一套技能适用于你的领域呢,该怎么识别呢?就是不断试错,不断的探索。
一名好手努力战胜同一行业的众多对手,一名高手则自成体系,尽力扬长避短,可以修改游戏规则,创建独家体系。
8.如何让一个习惯能坚持下去呢?如何让动力能持续下去呢?
科学家们发现:去做“难易程度刚刚好”的事。这是关键。
要达到“心流”状态,你面临的任务难度必须比你目前的能力高出大约4%。增加点新奇才能有吸引力并带给人满足感。
追求自我完善的路上最大的敌人是什么? ——厌倦。
成功最大的威胁不是失败而是倦怠,面对千篇一律的重复我们感到乏味枯燥,激情退失 。真正的成功者不是任性而为 ,即使享受不到乐趣,仍然按计划做,任何心情下都能坚持。所以自我提升的路上,成为出色的人的必经之路是:痴心不改,爱上倦怠。 加油。
1.为什么许多人完成了预订目标后又恢复了旧习惯?如何突破呢?
这是目标导向思维。实现一个目标只会暂时改变你的生活,杂乱的居室大扫除后变得整洁了,从不扔东西,很快又乱七八糟了,你做的只是治标不治本。
真正的解药是体系导向思维。你要做的,不求拔高目标,但求落实体系,这样不限于具体目标,而是精益求精、不断进步的循环过程。
行为转变的3个层次中最深的层次是改变你的身份——信仰。习惯与身份融为一体,就成为了你想成为的哪个人。
目标不是成为一本书,而是成为读者。
2.企业家布莱恩克服咬指甲的习惯是预约修指甲,并掏钱精心呵护保养它,为他的漂亮指甲而自豪,再也不忍心去咬了。
身份改变可能是莫诅咒,如“我的数学不好”。也可能是自我提升的强大力量,如“我就是学霸”。我们不能坚持习惯的真正原因是自我形象的妨碍,不能太执着一个版本,要不断进步,修饰提升扩展你的身份,成为最佳版本的自己。
3.改掉不良习惯的第一步怎么做?
保持警觉——对不良习惯从下意识的习惯状态提升到警觉水平,并有意识的加以确认。
指差确认——妙招,大声说出你想采取的行动和预期的效果。
指差确认是一套安全系统,日本的铁路系统是应用指差确认的最好的典范。可能看起来啥啥的,但减少了30%的事故发生,85%的人为失误。詹姆斯亲眼看见这种策略拯救了一名被列车门夹住胳膊的女性的生命。列车马上就开动的危急关头,一名工人正在指差确认时看到了她。触目惊心的时刻转危为安,庆祝!
当出门旅行时可以指差确认:伸手要钱(、、、);
孩子出门上学时我的指差确认,大声说出:杯、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