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四月,转岗产品已经一年了,一直想说对自己做的项目或者工作做一个复盘和整理,但是人总是有惰性,而没有付诸行动。然而不得不承认,作为产品经理,一定要在意系统性的对自己脑袋中的东西进行梳理,系统性地输出,这才会有所成长。
这张图就是我入行的时候给自己梳理的基本能力图,当时标注了自己想提升的一个优先级顺序,当前的能力水平以及期望达到的能力水平。按照一年期的时间来规划,现在看来这个定的有些“积极”。不过这也是主观上的认识,产品经理要求的能力比较综合,偏“软性能力”,所以说怎么定义还是看自己。
在程序员眼里,产品经理可能就是提需求和画画原型,但是其实前面还有很多的工作,比如用户调研,业务场景梳理,最后才能展现逻辑清晰,明了的原型图。其次,讲完原型也不是全部,后期跟进,迭代也是日常工作。作为一个产品,看似每天在办公室喝茶,其实可能也在深夜提灯写PRD。
1.市场判断,业务分析
首先是行业和业务的分析能力,从B端产品而言,首先就要理清楚整个业务流程,然后再去研究每个阶段每个场景使用者的操作,这是做B端产品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需要关注一下特殊场景的需求,这个可能不是使用者的痛点,但是一定是他的痒点。现在大部分实业企业都有自己的科技公司或者科技部门,这时候我们打造的系统就是为自己的企业服务,所以说某个功能做出来就是为某个角色服务,可能需求就是来源于几个人。所以说这时候的功能点就偏向于定制性,可能偏离于理论上的功能设计。
2.用户调研和需求分析
关于用户调研和需求分析,为什么这两块放在一块写呢,这是因为用户需求的提出必定是基于他的角色身份,很有可能他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提出想法,但是忽略了这个想法很有可能给其他角色造成影响。
举个例子,我们工厂麻袋送到仓库,从仓库的角度来说,签收,拆包,验货这个流程自然是越简单越好,尤其是在麻袋多的时候,如果按照这个流程,仓库可能要操作到半夜,所以仓库的需求是,不需要验货,直接签收就行。但是如果工厂出货也不准呢,这就会导致仓库签收的数量与实际的数量对不上,我们系统中这个SKU的库存与实际的数量就有出入,并且只能在拣货下架或者盘点的时候碰到才会发现,那这个时候就已经无法追责了。
所以说用户提出的需求往往是站在他自己的角度上,作为产品经理,就不能只看到这一面,而需要去了解这个需求下真正的问题是什么。 所以在对业务了解的基础上, 在调研用户的同时进行需求的分析, 才能不被用户“牵着鼻子走”。
3.需求管理
关于需求管理这块,就是需求优先级的划分了。一般项目来说的话,当公司打算同时进行几个项目的开发,项目的优先级一般由领导层来定,这个时候也不用跟别的项目组去争资源。对于一个项目下需求和开发计划来说,个人一般会给他按紧急性和重要性来定,分为四个层级,重要且紧急,紧急不重要,重要不紧急以及不重要也不紧急,然后以P0,P1,P2标记,数字越小表示优先级越大。有时候人手不够的时候, 可能你项目组的人还会被拉去干点别的需求,这也是正常的。需求排好之后, 你的用户(业务方)可能也会来催他的需求进度, 这个时候如何安抚好他们,以及催促开发进度,或者调整需求优先级,都是需要去做的。
4.产品设计
前面讲了这么多, 接下来就是产出你的原型了。 原型怎么样画都行,只要能被别人看懂, 小公司迭代速度较快,往往会把PRD结合在原型中,在原型中做好标注即可。原型怎么画,仅仅只是产品经理的个人风格问题而已。画原型之前,业务流程图, 产品架构图的输出也可帮助你整理思路和顺利表达。
5.项目管理,沟通协调能力
其他的话,关于项目管理能力, 协调沟通能力都是软性实力,个人觉得60%看先天性格,40%看后天获得。 产品经理被称为是“小CEO”, 如果之后往管理方面走,也可以多注重一下项目管理方面能力的培养。
6.其他能力
最后,其他的辅助能力,则是一些锦上添花的东西了,比如跟开发怼实现,跟UI怼风格,跟业务和运营怼数据, 那都不认输的。说实话这些没有必要花大精力去学,日常工作中涉猎一下或者和开发小哥哥,设计小姐姐讨教一下就行。 我还是觉得,产品做好自己的专业工作即可。 对于B端产品经理,最重要的还是精通业务,和用户站在一起,深入他们的需求,做出让用户“乐”用的系统。在我认为, B端系统远远不止能用就性, 好用是必须,“乐”用是追求,提升用户工作的幸福感,应该也是B端产品经理要考虑的。
这篇文章不谈具体工作内容,只谈想法和感受。一年前对产品工作初涉猎,整理了一个能力模型,现在拿出来比比,谈谈初心,是不是朝着最开始的路在走,有没有像龟兔赛跑的兔子一样在半路睡大觉,或者岔到别的小路上去了,有没有达成过几个小目标,或者收获过几个项目果实。
欢迎有观点的伙伴来撩,微信: yyl21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