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有一个新奇的发现,很多成年人在培养自己的绘画兴趣。有的人是想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培养一项特长,有的是身为人母,为了能引导自己的孩子更好的学美术。
不管出发点什么,能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学习一项新技能实属不易。所以,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事倍功半才是正道。
1.先用归零的心态,再从零到一
很多知识我们在适龄的学习阶段掌握的不好,但是通过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提高,其它知识的丰富,可能会自然而然 的能够理解或者应用。
比如,我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对认识时间这个知识点始终不过关,每次遇到这种题目都没有做对过。上了三年级再回过头来看这个内容就非常简单,原因是平时在家里可以接触到闹钟,生活中会运用到时间,通过知识的迁移,在加上各方面知识经验的充实,这个问题也就跟着迎刃而解。
学习绘画则不一样,我们平时可能了解到一些绘画理论,欣赏过无数大师优秀的作品,看过许多绘画方面的方法和技巧的书籍。但是,我们许多朋友当自己动手来画的时候,脑子会感到一片空白,无从下笔。
这是因为我们仅仅只有一些零碎的了解,手上功夫还处于零基础,需要合适的工具和材料以作品的形式反复练习。
即便我们是成年朋友,我们依然需要从最简单的基础开始学习,练习观察能力,造形能力和塑造能力。
如果你处于零基础,想画的那个物体总是画不好,不妨先尝试多画几幅简笔画或者不同类型的儿童画,再去画你曾经觉得很难的,就会变得相对容易一些。
2.量变到质变,需要一个过程
一个朋友小悦,用她的话说是很喜欢画画,可从来不去刻意花时间练习,偶尔兴起,随心所欲的画一些简单物体,总是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画面效果,并且喜欢把图片晒在空间,本以为会得到别人一点鼓励,得到一点慰籍,不料收到一大箩筐的讽刺。接下来开始怀疑自己不适合画画,然后就想放弃。
平常的心态看待他人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多跟上一幅作品比进步,才能更自信。
每个参加美术高考的艺术生都会经历考前魔鬼训练。少则三五个月,每天早上六点开始,晚上十一点放学,全天练习素描、速写、色彩这三个学科。画速写一天画完一本纸,炭笔一天用一支,还是质量很好,铅锌一点不断都情况下。
就是靠的这种大量的练习,每次在前次作品基础上进步一点,不断的总结方法,最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3.大胆尝试,细心总结
如果你要问什么是美,只怕是很难找不到精准的阐释。艺术也是一样,表现的方式多种多样,工具和材料选的不同,最后呈现的艺术效果就会有天壤之别。
所以,美术学专业会把绘画里几个主要的画种以基础课的方式都教授给学生,每个画种安排的时间很短,也就只够做两三幅作品,根本学不到多么深刻,只能简单的了解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和相适应的工具材料。
这种学习,有点像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国画、油画、版画等什么画种都懂一点又都不精。但是,当你学习了很多绘画门类,了解了不同的绘画材料,掌握了许多的绘画技能,审美能力上升到了一个台阶,自己心里就有了对比,更适合长期学哪个类型又怎么会有纠结呢?
我们初学者也是一样,在不知道自己适合哪种风格之前,可以多去尝试不同的绘画门类,不同的材料。你画不出彩铅的细腻,可以画写意国画的豪放,画不出层层叠叠的牡丹,可以画气势豪迈的山峰,画不出天马行空的创意,可以画规规矩矩是写实。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试了才知道”,绘画也是一样。看似无比复杂的色彩和层次,不去试试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有如此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