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给自己起字号时,有哪些讲究?比想象中要多

文·段宏刚

从古至今,不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姓名的作用都是一样的,是一个人在社交中用来区别他人的代号。

跟现代人一样,古人刚一出生,父母就会给他起名。有文化的父母,会给孩子起一个文雅、悦耳的名,没有文化的父母则信手拈来,给孩子起一个叫起来顺口、好记的名。不论是哪一类的名,都寄托了父母的期望。

比如,南宋大文豪辛弃疾,生下来体弱多病,父母希望他远离疾病,就起了“弃疾”之名。


古人深受“礼乐文化”和“孝道文化”的影响,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自己所有的一切,包括生命和姓名,都是父母赐予,所以,在古人眼里,姓名只有父母和长辈才可以称呼,同辈之间如果直呼一个人的姓名,被认为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除非两个同辈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偶尔直呼姓名也无妨。

那么,古人让别人怎么称呼自己呢?

为了方便别人的称呼,古人在成年后,就会给自己起字和号。字号和姓名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称呼,它们各有各的用途。


古人对“字”的取用十分讲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起的,往往会从经典古籍里选出一个内涵丰富的字或词语作为自己的字。总体来看,字是名的补充,它们之间有比较强的关联性。

在具体的操作方式中,古人喜欢用“补充式”和“并列式”给自己起字。

“补充式”是指字和名的意思存在着因果关系,关联十分紧密。比如,三国名将赵云,字子龙,《周易》有言:云从龙,风从虎。“云”和“龙”都是天上之物。明朝名臣于谦,字廷益,《尚书》里有“谦受益”这句话,“谦”和“益”互为因果关系。


“并列式”是指名和字的含义相同或接近。比如,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屈原,名“平”,字“原”,古语中有“广平曰原”之说,这两个字在古代意思是相通的。再如,三国名相诸葛亮,名“亮”,字“孔明”,“亮”和“孔明”的含义相近。

“号”也称别号,古人起“号”时,实际上没有字那么严格,显得更加自由、随意一些,一个人要取几个号,一个号要用几个字数,都没有什么限制,随心所欲就好。

不过,也不是所有古人都会给自己起别号,只有那些文人雅士会给自己起一个或数个别号,代表了他们的人格理想、人生态度和兴趣爱好。


少部分古人的别号是自己给自己起的,大部分则是别人叫出来的,因为这些人在人格、学问、道德、能力等方面都很突出,对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为了表达对这些人的敬意,别人就会给他们起一些别号。

一般情况下,起别号时,人们会根据这个人的官职名称、故乡名称、性格特征、生活习惯、实力大小等情况来起,跟本人的志趣对上号的别号才是好别号。

比如,李白的号“青莲居士”,是因为他出生在剑南道绵州青莲乡,故称之。


王维的号有好几个,号“摩诘居士”,是因为他信奉佛教,在生活习惯上如同俗家弟子。号“王右丞”,是因为他曾经做过尚书右丞。

柳宗元的号“柳河东”,是因为他是河东(今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所以被别人叫出了这个号。

苏轼号“东坡居士”,一是表明了他是居士身份,二是他曾在黄州城东的一片荒坡耕种过,因此,就有了“东坡居士”的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在称呼别人的时候或者别人称呼自己的时候,一般是直接称呼名字或者“XX先生”、“XX小姐”等表...
    锦乡悦文房阅读 4,949评论 0 0
  • 在姓名之外还有字号,这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传统,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书画领域。 古代文人,大多有字有号,如宋代的苏轼(字子...
    刘孟浩阅读 3,800评论 1 1
  • 名字是一个人的符号标志,是人与人之间用来区别的称谓。如今的中国人,名字大都简单,由“姓”和“名”两部分组成。“姓”...
    書酱阅读 6,306评论 0 7
  • 今人有姓有名却无字号,而在古代却不一样。古人的取名方式与今人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 首先是姓与氏。 姓,最初是代表有...
    宣光照明阅读 3,987评论 0 1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12,718评论 28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