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今犹在,山河已无恙。” 烽烟散尽八十载,伟大抗战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始终是激励中华民族奋勇前行的精神火炬。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回望那段浴血奋战的岁月,传承好这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方能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步履铿锵、行稳致远。
伟大抗战精神是血火淬炼的精神丰碑,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在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争中,中华儿女用生命诠释了精神的力量:杨靖宇将军以树皮草根棉絮果腹仍坚守阵地,用热血书写赤胆忠心;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群众纵身跃崖,彰显宁死不屈的气节;无数军民以地道战、地雷战等智慧战法,演绎众志成城的壮歌。这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正是抗战精神的核心要义,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
铭记历史是传承精神的前提,更是开创未来的根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抗战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更深刻昭示“落后必败”的惨痛教训与“团结必胜”的宝贵经验。今天,我们缅怀先烈、回望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从抗战历史中汲取智慧——既要铭记民族危亡之痛,更要坚定强国兴邦之志;既要感恩先辈的牺牲奉献,更要扛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担当。唯有以史为鉴,才能让抗战精神真正成为指引前行的精神灯塔。
弘扬抗战精神,关键要将其转化为奋进实干的行动力。精神因践行而闪光,事业因奋斗而兴荣。在产业升级的攻坚现场,科研工作者传承“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气概,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基层干部秉持“百折不挠”的信念,带领群众绘就共富图景;在抗洪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军民同心续写“团结如一人”的时代篇章。从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突破,抗战精神始终是我们战胜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激励着每一代人在各自岗位上书写报国华章。
青年一代是传承精神的主力军,更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抗战时期,无数青年怀揣报国志奔赴战场;今天,新时代青年当以“强国有我”的担当传承精神火种。在实验室里精益求精,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在志愿服务中奉献爱心,都是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的生动实践。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用青春汗水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就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更是对抗战精神最好的传承。
八十年风雨兼程,九万里风鹏正举。伟大抗战精神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精神纽带。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与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更需以抗战精神为炬,点燃奋斗激情,凝聚团结伟力。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跨越一切艰难险阻,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