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则新闻报道,主题是校园“冷暴力”,讲述某学校一个四年级学生受到同学欺负的事件,主要原因是老师对全班同学说,不要理他,拿他当空气,学生们歧视那个男生,拿圆珠笔戳他,妈妈说孩子的老师近一个月不给孩子批改作业了,根本不管不问。记者走访了学校,校方对这个孩子的老师做了处理,称其年轻没经验,也已经向家长和孩子道歉。
看到这则新闻,我从两个角度来思考。
首先——老师错了。
从孩子、家长、记者的描述中,我看到一个不懂得教育规律的粗暴的老师,她冷淡学生、疏远学生,甚至不给学生改作业,让全班同学都不要理睬他。这些行为最大的问题是使得班级缺乏尊重的风气,其他的学生也不尊重这个学生,群体的不接纳会让孩子陷入孤独和痛苦,这种精神暴力对学生内心的影响是巨大的,以至于他的身心都会受到严重伤害。
一个好老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关爱班里的每一个孩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尤其是对待后进学生、问题学生,老师决不能说出“全班同学都不要理他”这样的话,可以批评,可以训斥,但是不能缺少关爱,不能歧视他们,侮辱他们的人格,同时,要在班级中营造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风气,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学校生活的快乐。后进的学生的的确确让老师很抓狂,但是老师的工作就是帮助不同的孩子进步。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用耐心和爱心接纳他,用等待和鼓励期待他,只要这个孩子和自己相比不断进步,就是成功的教育。
一个好老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尤其说话要谨慎,要经过大脑思考,不要有一点随意。刺伤学生心灵的话不说,做不到的事情不说,对学生没有帮助的话也不说。很多老师并没有意识到语言的杀伤力,只顾自己说个痛快,甚至希望以此“刺激”学生,事实上,讽刺挖苦的语言、不屑一顾的表情等对学生的心灵是很大的伤害,他们甚至会否定自我、破罐破摔、越来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