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丨死亡策略:你打算让你的产品,用什么姿态死去?

概念:死亡策略

因为需求变化、技术发展、产品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产品都存在一定的生命周期,在经过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获得巨大成功后,产品必然会进入衰退期,并最终退出市场。所以,从产品出生的那天起,就要想好它会如何死去。这就是产品的"死亡策略"。

案例:

微软是PC时代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市场占有率超过90%。当时,微软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它自己。微软每一代操作系统都是通过战胜前一代而生存下来的,这就是微软产品的"死亡策略",也是微软公司的"生存策略"。

运用:

那么,我应该怎样制定产品的"死亡策略"呢?有三种常见形式。

第一, 彻底关闭。

对已经不能创造价值的产品,有时应该壮士断腕。

第二, 保留运营。

案例:苹果公司为了增加新产品的销量,采取鼓励开发新应用,增加老旧硬件运行的压力,从而迫使用户自行淘汰旧产品,购买新产品。

第三, 停止维护。

案例:微软采取的策略,是停止维护。每款Windows发布时,微软都公布了它的寿命,什么时候停止更新新功能,什么时候停止修补老功能,什么时候不再发布安全补丁。引领3年,再活7年,然后停止维护,是微软的产品"死亡策略"。

联系和应用思考:

产品的本质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随着需求的变化,产品也应跟着改变。只有向死而生,才能把产品的生命周期,掌握在自己手里。

我们公司附近有一些饭店,周围的人流较为稳定(基本是附近的上班族),刚开业的时候,几乎天天都去,可是一段时间之后,就觉着味道一般了,慢慢的去的次数就少了。很多人应该跟我有着同样的感受,因为我发现它每天的顾客人数已经递减到了一个程度,并稳定了下来。

这种现象本质上是因为人们的需求发生了改变。饭店里的菜的味道也要随着变化才行。

有些饭店经营的是一个菜系的菜品,像兰州拉面,川菜馆;这样的饭店,淘汰掉某些菜品是不现实的。我觉着可以根据每天的营业情况,统计分析出近期每种菜的销售情况:哪些畅销菜近期销量开始下滑,就大胆的对它们进行口味上的调整;哪些菜销量一直很小,就果断的从菜单中删掉它;适当尝试引进一些新的菜品。

当我每次去,都有常来常新的体验,我就会习惯每天到这里,不愿意再去费劲寻找新的地方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