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映的《南京照相馆》,还有即将上映的《731》电影,让我这样一个东北人永远不能忘怀伤痛的“9.18”,百度搜索不少关于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内容。感慨颇多。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更加感恩毛主席那一代领导人,更加坚信只有他们才能拯救中国。
只有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将中国人从屈辱的近代史中解救出来。
转:血色沈阳:三十万钢枪为何沉默在九一八 。
1929年的噩梦突然复活。那年少帅意气风发。听信蒋介石“试探苏联”的怂恿。结果苏军坦克碾过冰原。东北军尸体冻成雕塑。两万精锐葬身雪野。
“俄国大狗熊把我打醒了。”张学良晚年颤抖着回忆。更残酷的对比刻进骨髓:日俄战争中日本战胜俄国。东北军连俄国都打不过。如何抗衡更强日军?军阀的生存哲学悄然滋生——玉碎不如瓦全。日军参谋石原莞尔看透这份恐惧。在《关东军占领满蒙计划》狂言:“对付张学良。竹刀挥舞足矣!”
沈阳兵工厂的240门新式大炮。3000挺机枪。全成关东军战利品。四个月零十八天。东三省尽丧。
更深远灾难在发酵:六年后的卢沟桥事变中。日军坦克燃油来自东北油田。射向中国军民的子弹产自沈阳兵工厂。三千万同胞沦为奴隶。而张学良蜷在北平公馆。吗啡针孔爬满手臂。
北平学生代表团闯进客厅时。昔日少帅缩在烟雾里喃喃:“我不是卖国贼……”
1931年9月18日夜,关东军炮轰北大营,张学良却下令‘不准抵抗’。十九万东北军枪械入库,三百日军轻取沈阳。这场溃败引发连锁反应:四年后日军用沈阳兵工厂的武器发动全面侵华。当少帅蜷缩在吗啡烟雾中忏悔时,东北义勇军正以80%伤亡率血战白山黑水。历史留下血训:畏战者亡国,私心误苍生,唯血肉长城永不为奴。"
血训三则畏战必亡国——蒋介石“三日亡国论”弥漫高层时。杨靖宇棉絮果腹死战。赵一曼血书明志。
沈阳残历碑永远停在1931。张学良晚年独坐夏威夷海滩。或许终于读懂父亲张作霖的咆哮:“日本狼喂不饱!东北的土。得用血来守!”
历史在此炸出三道裂痕:
弱国无外交——国联调查报告成废纸时。斯大林冷笑:“真理在火炮射程内。
”畏战必亡国——蒋介石“三日亡国论”弥漫高层时。杨靖宇棉絮果腹死战。赵一曼血书明志。
军阀私心误苍生——十九万大军沉默那夜。东北军将领正给父亲庆寿。省长忙着纳妾。
张学良临终前写下八字:“判断错误。但无愧疚。”这忏悔轻如鸿毛。128万平方公里沦陷的代价重如泰山。当沈阳炮声渐远。唯有一个真理震耳欲聋:
以血肉为长城者。永不为奴。
感想:
当时张学良对东北内部矛盾没有解决的办法和能力,通过改旗易帜想获得蒋介石的支持,结果只是被蒋介石利用,在蒋介石眼里,张学良跟冯玉祥、阎锡山一样都是军阀,都是能跟他对立的一方势力,能都消灭掉是最好,尽量削弱他们的实力才是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出发点。张学良接手的东北环境,已经被日本人完全渗透很多年了。虽然,张作霖一直想利用日本人的势力,还能把日本人把控在他的可控范围里,但是张学良没有那么强硬的把控手段和能力,很多张作霖的老部下根本不听张学良的调遣,比如热河的汤玉麟等,大概有将近8万多的军队是张学良调动不了的。而且在1929年中东路事件后,东北军在俄国军队面前损失惨重,让张学良对帝国主义列强有了心理阴影。当年张作霖借助日本军队打败郭松龄的反叛,让张学良看到日本军队的强大,也让张学良有了畏惧之心。
归根到底,还是张学良没有足够能力来解决当时东北四省的各种问题,张学良想保存实力,蒋介石想削弱军阀实力。东北军当时军队素质低下,只能打顺风仗,缺少基础团队建设,军队没有凝聚力,就是一盘散沙的军阀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