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女儿初一的必读书目,假期这几天,老师布置要看一到四回。女儿在2019年7月16日开始读,也就是三年级那年暑假,似懂非懂的得读了一遍。为了和她同步,也为了积累写作素材,决定和她共读,并写点读后感。
西游记第一回开头的介绍中,有很多文化知识。比如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日月星辰四象——天开于子,水火山石土五行——地辟于丑,天地人三才——人生于寅等。这些内容女儿在三年级时是还关注不到,希望在初一能有提升。
一石猴精神
孕育孙悟空的仙石有三丈六尺五高,有二丈四尺圆,这里两个数字也有含义,前一个表示一年365天,后一个表示一年24个节气,上有九窍八孔,按的是《易经》九宫八卦说法,因此这样的石头吸收天地精华后育出的石猴自是不一般。
这只石猴勇敢。众猴在山涧洗澡玩耍,寻水之源头时,其他猴子不敢钻进水帘洞,是石猴自告奋勇的进去。并发现了“水帘洞”这个仙宫。
这只石猴无私。在发现水帘洞后,他带领众猴到水帘洞生活,让这个仙宫成为他们的安身之所,从此刮风有处躲,下雨好存身,霜雪全无惧怕,雷声永不闻。烟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和大家一起安眠稳睡,享成家只之服气。
这只石猴有理想,并把理想付诸行动。当上美猴王,生活很是惬意之时,他却忧虑生命短暂。当有猴子说仙佛神圣能躲过轮回,不生不灭时,他要去拜访学艺,学长生不老术。
正是石猴身上的这些优秀品质,激励着他最后学艺成功。这些品质也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好好学习的,有目标和理想后一定要付诸行动,哪怕前路遥遥,哪怕困难重重。
二石猴出生后拜四方的理解
以前和女儿一起听凯叔讲《西游记》,凯叔说这个拜四方是拜四方神灵,当时也没什么想法,后来参加自然恩典的夏令营,在早课时我们学子也要拜四方,那时以为自己稍微理解了。可今天再读,有个疑问,为什么石猴刚出生就会拜四方神灵?后来查阅资料得知以下解释。
这里的拜四方是个俗语,家里养过牛羊的人应该知道,牛羊生子时,小牛小羊生下来就要学会走路。但是,刚生下来,它们的腿脚还不硬是实,所以才站起来就会跪下或摔倒,要持续一会儿,他们才能学会走路。
这个过程,农村人称之为拜四方。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拟人,把牛羊摔倒的过程叫拜,又因为摔倒的方向不一样,看起来就像拜了一圈,所以就叫拜四方。
石猴的拜四方就是这样,原著中说“便就学会爬学走,拜了四方”,可见拜四方是石猴学习爬和走的过程。当然这里理解刚出生的生命,是收受了自然的恩惠,需要对天地万物怀着感恩之心。
三关于樵夫
美猴王去学道时,到达西牛贺州,登上一座山时,听到了歌声: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沾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这个首《满庭芳》尽是仙风道骨,这个樵夫何许人也?
有人推算美猴王拜师学艺的时间是在西汉时期,那么西汉时期一个奇特的樵夫——朱卖臣,很有可能就是美猴王遇到的樵夫。因为樵夫的家境和朱卖臣的家境相似。朱卖臣非常喜欢读书,以砍柴为生,他在砍柴时还喜欢唱诗文。他四十多岁时,还是贫困潦倒,一事无成,在妻子提出离婚时曾经断言自己五十岁有大成就,劝妻子再坚持一下。到了五十岁,他真的成为汉武帝的臣子。一个凡人,朱卖臣哪里来这种自信和底气?当然是菩提祖师告诉他了。
有人认为樵夫是禅宗六祖慧能。慧能不去修行和樵夫的理由一样,两人的身世,经历也是一样。
樵夫道:“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养育至八九岁,才知人事,不幸父亲丧,母亲居孀。再无兄弟姐妹,只我一人,没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发不敢抛离开。却又田园荒芜,衣食不足,只得斫两束柴薪,挑向市尘之间,货几文钱,籴几升米,自炊自造,安排写些茶饭,供养老母,所以不能修行。”
不管樵夫是谁,他的作用主要是衬托菩提祖师。樵夫从菩提祖师那里学道一首《满庭芳》而已,一首词都如此有玄机,可见菩提祖师很厉害。樵夫的出现一方面是衬托菩提祖师,另一方面也让美猴王更加坚信山中得老神仙值得自己去拜师。
《满庭芳》的歌词中,樵夫飘然于江湖,做最快乐的自己,这才是真正的神仙。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在你经济基础没达到一定值以前,谈快乐真的很奢侈。
给美猴王引路的樵夫如果真的走出了菩提洞,不需要像孙悟空那样在体制内打打杀杀,真的学道到菩提长生本事,点石就能成金,那么他就是真正的高人,就可以超然于世外,把砍柴当做消遣,就像城里人下乡种菜一眼样,图的就是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