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理解“依恋”让我虚惊一场

我女儿有一个习惯,每次家里门响动,都要把身子藏起来,不让来人看到。

 我一度认为孩子是缺乏安全感,比较害羞,所以有外人时她会自然的选择躲避。但是现在她将满3岁的年纪,已经明白很多事情,即便她知道门外回来的是她最熟识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她也会表现出这种行为。当然,被发现后她会自己使劲的傻笑,然后拉着对方说话玩耍。

这种行为至少让我排除了孩子没有安全感这一因素,至少在我的家庭中,孩子和几位成人建立起了依恋关系。

之前,我读了很多关于依恋的专栏、书籍,描述依恋这一状态时,无不是说母亲与孩子间的关系,这曾让我误以为,只有孩子和母亲达成那种依恋关系,孩子的心理才是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女儿无论和哪一个大人相处时,都会感觉安全,比如独自和他们其中之一在家或出去游玩,孩子都不会有焦虑,因为她能感受到这几个家长都对她产生无私的爱。 我家孩子很多时候和爷爷、奶奶比较亲,所以我一直隐隐担心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现在看来只不过是杞人忧天,孩子一直处于安全依恋的范畴。

依恋对于孩子未来心理的发展太关键了,所以关于依恋的形成,我也曾有过担忧。一般来讲,孩子在小时候,都应该被尽量满足,让孩子达成一种全能自恋的状态。但是,过度的满足孩子,又可能导致溺爱,因此比较矛盾。

武志红老师这样一句话点醒了我,他讲:

依恋的形成,需要孩子又一种基本的感觉:妈妈基本上是“好”的,有时候是“坏”的,但“坏”不会淹没“好”;我(也就是指孩子)基本上是“好”孩子,有时候是“坏“的,但”坏“可以被接纳。

最开始时,这段话并没有被我重视,直到我读了很多相关资料,并重新阅读武志红老师专栏后,才明白其中的深意。 妈妈(家长)大部分时间是好的,但是妈妈也会批评我,这个时候妈妈是坏的。但是妈妈批评我之后,我也依然爱妈妈。孩子自认为自己是好的,但是会做错事,做的错事可以被父母接纳。

女儿今天因为刷牙的问题,又哭了一场,因为妈妈批评她,违背了她自己的意愿。但是事情过后,妈妈逗逗她,哄哄她,她也一直赖在妈妈怀里不走,好像那些不愉快根本不存在一样。这不就是武老师说的依恋吗,女儿在妈妈身边充满了安全感。

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以我最开始对依恋的一知半解,就去指导家人无限的去宠溺孩子,孩子可能真的会被惯坏吧。而现在我这个60分爸爸,没有过多的插手其他家庭成员对孩子的管教,得到的最终效果要好很多。 如果说之前没有插手其他家庭成员的管教是因为不知从何做起,那么现在,我有理由相信,大家大部分的行为做法,都已经在正确的路上。哪怕是“依恋”,我们也只要做到60分就好,不要强求太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亲子日记第1天 4月24日,星期一,小雨 今天开始写亲子日记,记录孩子成长的点滴,希望自己可以坚持下去,每天至少一...
    月儿贝贝阅读 12,398评论 2 22
  • 第4章 依恋 这些结,即使轻如空气,也如钢铁的连接一般坚固。 ——Edmund Burke于1775年3月22日在...
    暖阳_1332阅读 8,958评论 1 7
  • 引言静态变量作用范围在一个文件内,程序开始时分配空间,结束时释放空间,默认初始化为0,使用时可以改变其值。静态变量...
    无云清晨阅读 5,412评论 0 1
  • 吵吵嚷嚷的欢乐颂第一季已经落幕,五位女生的经历活脱脱的一部职场生存宝典。剧中五美处在各自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有着不...
    Stefanie_暖暖阅读 4,659评论 0 0
  • 人生最多的就是等待,等长大,等懂事,等机会,等对的人,等…很多很多。 可是时常有人跟我说,等待就是浪费生命,浪费时...
    若如彩虹阅读 1,32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