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积累临界知识的方法

为什么要学习临界知识 ?

临界知识可以让我们厚积薄发,持续增长。

我们大多数人日常认识和解决问题是依靠直觉、个人经验、简单线性思维、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偏好。

而这种思维方式将导致:(1)我们无法发现事物之间深层次的联系——大部分事物似乎是孤立的;

(2)在面对超出自己日常工作生活经验范围的问题时,不知从何下手,更无法准确地把握关键环节并合理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所以很多人在工作了几年之后,慢慢感觉学不到什么新东西了,能力增长碰到了天花板。这个天花板,就是你只能相对孤立地、割裂地看问题,而缺乏关于系统底层规律的认识,无法打通知识体系。所以,从长期看,这种学习方式的效率是比较低的。

而学习临界知识,需要在前期不断训练和掌握基本的心态和学习方法,速度就会很慢。可是一旦掌握了整个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学习能力就会大幅提升,你可以将跨领域的知识相互穿插借鉴应用,学习速度越来越快。

如何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

其实临界知识的思想,核心是用更加可靠学科的研究方法、思想和结论来处理没那么可靠的领域的问题。简言之,就是解决问题最稳妥的办法是拿可信度更高的方法去处理问题。

临界只是更容易出现的领域: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理学等等。

因此,对我们而言,找临界知识的过程,就是寻找对我们有用的、适用范围广的可靠知识的过程。

如何有效的积累临界知识?

1.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

先从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入手,读一些经典的书,尝试去寻找里面最基本的规律,总结之后,慢慢会发现其实所有科目是相通的。 具体去做的时候,要多留心,即使是一些简单的事物,也要留意是不是有基本的规律在里面。

2.找到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

比如一万小时定律,我们知道之后去寻找,会发现这是来自科学家对小提琴的研究。

3.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

这一步是最关键步骤。 继续研究一万小时定律,你会发现刻意练习这个结论与生物学上“学习知识和行为之间的密切性与对应的神经链强弱有关,神经链越强,学习掌握得越牢靠。”而要强化神经链,就要反复训练。 这才是更底层的原理。

4.没有解释的时候,想办法寻找或者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

当我们找不到临界知识去解释我们遇到的问题时,多阅读,多搜索资料寻找。 如果找不到,可以尝试先自己去创造一些假设,这些假设正误没有关系,关键是自己去慢慢的验证和探索的过程。

一句话总结:把科学研究的严谨方法引入日常的生活思考决策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