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热播电视剧--《无尽的尽头》,这是一部聚焦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剧集,堪称一部社会现实的镜子。剧情通过多个真实的未成年人犯罪及受害案件,如三少年杀人案、游湖杀子案、舞蹈学校性侵案等,深刻地揭示了未成年人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可能走向犯罪或受到伤害的现状,给我带来的深深的触动。
那些因为家庭问题而误入歧途的孩子,就像被狂风暴雨吹倒的小树,让人揪心不已。家庭,本该是孩子成长的温暖港湾,可剧中那些破碎、扭曲的家庭,却成了孩子心中无法磨灭的伤痕。
就说女主角“林之桃”吧,她小时候被爸爸家暴,那种恐惧和无助,就像黑夜里的噩梦,一直缠绕着她。可即便这样,同样被家暴的她妈妈不仅忍气吞声,还因为小林之桃拿起法律的武器反抗家暴的爸爸时,被那个暴脾气的男人殴打,然后引发心脏病丧命后,不断的埋怨林之桃,至使林之桃高中离家后再也没有回去过。这让我特别的难过,孩子是最敏感的,父母之间的矛盾、争吵,甚至暴力,他们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林之桃后来变得倔强、敏感,很大程度上就是被这样的家庭环境“逼” 出来的。她用自己的方式反抗,努力让自己变得强大,不被伤害。
这让我想到了我自己。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父母之间总是一言不合就吵得天翻地覆,家里的东西经常被砸得“粉身碎骨”。对我的教育更是简单粗暴,非打即骂,但是父母对自己的行为丝毫没觉得有问题,美其名曰:不打不成材。至今说起小时候的父母打骂我的事情,他们仍然认为自己没问题,而是我太“记仇”。我象林之桃一样,长成了一个倔强、敏感,不会处理亲密关系的,要用一生治愈童年的人。而最可怕的是,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的脾气性格中,也多少染上了暴戾易怒的因子,遇事会着急,容易感情用事,经常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尽管自己意识到这些问题,克服起来仍然非常困难,也多多少少影响了我和儿子的亲子关系。
我身边的好多朋友也总说,小时候家里要是多点温暖,少点争吵,自己肯定不会有那么明显的性格缺陷。孩子就像海绵,好的坏的都拼命吸收。要是父母总是大喊大叫、动不动就打骂,孩子学到了什么?暴力解决问题呗!可要是父母能耐心沟通,用爱去包容,孩子自然会学会温柔和善良。
印象深刻的还有那个游湖杀子案里的父亲,涂怀伟,简直丧心病狂。他把自己的孩子当作他贪图“幸福生活”的绊脚石,为了吃软饭,不惜虐待自己的亲生骨肉,最后竟然对自己的孩子起了杀心,还想伪装成意外。而他之所以成为一个丧心病狂的杀害自己亲骨肉的犯罪分子,也是因为他母亲对他无底线的溺爱和纵容。
最后就是舞蹈学校的性侵案,那些未成年的女孩,怀揣着学习舞蹈的梦想,却踏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被性侵时不敢反抗,事后不敢声张,不敢报警,甚至不敢告诉自己的父母,因为怕被父母骂,怕让父母失望。本该在阳光下快乐成长的女孩子们,不仅遭受了残忍的身体上的伤害,更经受着可能一生的心理创伤。这背后一方面是社会、学校性教育的严重缺失,一方面是只想着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对孩子缺乏真正的关爱。
《无尽的尽头》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社会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上的短板。但幸好,我们看到了这些问题,也有了改变的动力。希望以后,每个孩子都能在充满爱的家庭里长大,都能懂得保护自己,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