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帆今早把问题发给我,我发现这两个问题属于共性问题。平时做咨询,还有近期我运营的一个家长互动群,都在反复提问这类问题。所以今天,我就先做一个关于时间观念弱,做事拖拉的简短分享。
孩子不是没有时间观念,比如让孩子上课外班,他是很清楚几点几分该下课,甚至在老师没按点下课的时候,他会去提醒老师到点了。或者你跟他讲哪天要带他去游乐园之类的,在这之前他会不停地提醒你,直到那天到来。
所以孩子不是没有时间观念,而是他没有稳定的超我去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他更容易遵循他的本我意愿,也就是及时行乐,或者可以换个简单的说法就是他喜欢能快速给他带来快乐的事情,而不是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坚持。
其实我们大人也一样,只是我们具备了成人该有的部分自控力,注意,我们只是具备部分甚至是很少的自控力。不然,我们早就成仙或者上福布斯了。重点来了:这个自控力就是我们需要帮孩子培养的。
当我们反省当下的自己,是不是可以轻松地回忆起,我们经常计划做一件很必要的事,然而因为出门聚会,因为刷手机等因素而导致这件事很久无法完成。所以我们大人本身也是很喜欢及时行乐的,这是本质欲望,无论你是否去打压它都真实的存在着,主要拼的还是自控。
所以,我们首先要理解孩子贪玩的天性,不要认为这是个完全负面的问题。但是,同时我们内心要有一把尺子去衡量孩子的行为是否过分,以及如何去引导和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这期间,我们还需要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耐心。不要期待几天或是一两周内就让孩子戒掉一个不良行为,因为这个行为的形成也不是这一两天,一两周的事。
再者,这句话我也在很多社群分享中说过,我们要用长线思维来看待孩子的成长。你一定要明白,你所期待的、你内心最渴望的是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以及孩子长大后具备快乐生活的能力。我想,我们作为家长,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能快乐吧,然后才是希望他能有出息或是怎样怎样。
所以当我们能一直记得我们的落脚点是孩子成人后,离开我们开始自己的人生的时候,可以独当一面,可以幸福快乐,那我们就不会太迫切或是着急要立刻改变孩子的某个不恰当行为,而是愿意花时间去陪伴成长,不留痕迹的悄无声息的去影响去改变。
这个方法除了耗时久,没有任何缺点。它不会让孩子感到压力,感到被迫,因而导致反抗,或是因而顺从退缩。
这个时候,我们大人不妨也反省一下自己的当下生活,我们过得开心吗?其实我们这一生绝大多数时光是不开心的,所以说,生而为人是来受罪的,因为我们是来还债的。这句话说太远了,漂一下。
然后说回来,为什么过得不开心呢?有一个很核心的原因就是事与愿违,换一个说法就是理想与现实有很大的差别。那么如何能将理想转换为现实呢?
步骤很简单,就是行动。但也很难,因为绝大数人是没有行动力的。那么如何能有行动力呢?也很简单,就是有自控力。如何具备高效自控力呢?重点再现:从小培养,持之以恒。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规矩要早立
比如,我们来到一个新公司上班,老板没有要求几点到岗,只是说别太晚。那么后果是什么,大家可以想象吧,最晚的一位可能是赶在午饭前到。
然后,某天老板说,你们太不自觉了每天来的这么晚,导致公司业绩大大下滑,现在你们每天必须八点准时到。大家也可以自行脑补一下画面,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那些长期接近中午才来的员工怎么能做到八点到呢?
直到一天,领导又说,你们再不按时到,月底扣200元工资。有的也许开始准时到,同样的,也会有人想反正我都会扣钱,那就多迟到一两次也没所谓。后来老板将惩罚升级,迟到一次罚款50,再次升级,迟到一次罚100。直到将那几个已经习惯午饭前到的员工罚到主动辞职,这事情才算了结了。
我们反过来想,如果老板第一天就定好规矩早上九点上班,我想这批最后被迫辞职的员工也许压根就不会迟到。
我们大人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所以当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管教孩子时,他们出问题是不是再正常不过了。孩子要遇到一对有前瞻性的父母是很不容易的,我们要成为具备统筹思维来养育孩子的父母也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既然大家都那么不容易,所以不要太苛求彼此。
到底如何立规矩呢?规矩立太早,孩子明白不了,因为两岁前的孩子他听不懂你讲的道理,那么你就不去立了吗?
不立的结果,就是两岁多以后,他会对你说很多的不不不。三岁多以后,他会越发地能用实际行动告诉你不不不。
那么在他听不懂说理的时候,如何做呢?其实就是身教,用自己的行为展示给他看要怎么做。这些无数次重复的画面会刻画进他的大脑里。
所以如果我们能在孩子生命之初就开始用我们自己的行为去影响他们,他们会通过模仿习得,这是最简单的教育方式,也是对于孩子来讲最轻松的习得良好习惯的方式。当然不良行为大多也是这么养成的。
所以养育路上,一步错,步步错,这是一个连环反应。但是如果从头就打好基础是不是就完美了,肯定不是,只是你会轻松不少,你的孩子也能轻松不少。
具体问题需要具体讨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