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读罗鸣亮老师的《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教师》,也在反思自己,自己得有多“不讲理”啊,数学有哪些道理要讲?数学老师又应该如何讲道理?……一连串的问题随之而来,不管怎样,都需要自身改变,努力学习,要懂得数学,懂得孩子,学着讲道理。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就如一张白纸,他们的想法总会有些天马行空,时不时带给我们惊喜亦或惊奇,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允许并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勇于挑战。
1.球就是可以画出圆。
在学习第一单元认识平面图形中,对借助球能不能画圆时,有不少孩子认为是可以的,为此,我引导孩子去尝试一下。孩子们信心十足的地去操作,一次又一次……孩子们用自己亲身体验得到了答案,但唯独有一男生明,他偏偏认为一定可以的,他倔强地感叹只是我们的工具或方法不对,否则球是可以画出圆的。与明深入交流,渐渐明白了他的真实想法,球明明就是“圆”的,怎么会画不出来呢?明他专注于观察与思考,发现长方体或正方体是都有我们需要的平面图形,所以能够画出来,球就是“圆”的,所以一定也是能够画出来的,所以,明就认为球也是能够画出来的。怎么能让他心服口服呢,我也是費了点脑细胞。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上都是我们需要的平面图形,并且在拓印平面图形时,这些立体图形与纸的接触面是平面图形,所以我们可以得到所需要的。真正的球接触只有一个点,所以球才会滚动,所以拓印出来的只是一个点,而不能拓印出圆。先引导孩子观察长方体,正方体是他们是怎样画出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孩子发现立体图形与纸的接触面就是我们需要的图形,球与纸的接触面就是一个点,以我们手中的一纸一笔画不出来圆的。“画——看——思”似乎让他懂得了。
用立体图形拓印出平面图形,我认为教材是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充分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描(画、印、拓)出简单的立体图形的面入手,引人平面图形,渗透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间的关系。
2.我想这样分
你想怎样分?在批阅作业时,我发现有不少孩子是按圈里物体个数分的。在讲评时,发现他们首先看到的是有几个,往往忽略了物体本身性质,一年级孩子思维更直直观,形象,更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而那些按餐具、动物、水果分类的孩子中,有不少孩子能够按这一标准分,但对分类标准说不准了,特别是餐具。能够如此分类,肯定少不了家长背后的指导。所以,在批改时,秉承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教学目标,这两种分类标准都是可以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到分类的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这应该是我们的教学目标。
最近,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孩子错题,及时做好记录,以便在第二天直播时,听听他的想法,做到对症下药,效果不错哟。 学着讲道理,就要懂得孩子,多与孩子的交流,多听听他们的想法。
最近读了两本相对专业类书,才发现自己需要补的太多太多,只为懂数学,只为把数学整明白,努力尝试着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老师,就要多读书,多思考,多反思,“像树一样向上,像水一样般向前”,与孩子一起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