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文字材料:功夫下在平时,积累就是力量

无论何种职场,文字材料写作,总是少不了的事。搞文字材料的,可以说是稀缺人才。譬如说这次座谈,大家都说投促科凯燕的文笔最好,是一把写材料的好刷子,别人写好了的材料,领导都说要拿给凯燕看看,让其最后把把关,可见凯燕是写材料的高手。下午与凯燕谈话时简单聊了聊,说到职场上文字材料写作,她确实不凡,滔滔不绝,干货亮点很多,我们谈了很多,很中肯,很有收获。

我们从文学娓娓而谈。说到中国十大政治散文,她说她喜欢贾谊的《过秦论》、司马迁的《报任安书》、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以及文天祥的《正气歌序》、林觉民的《与妻书》,至于诸葛亮的《出师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她都会背诵。说到中国历史文化,特别是说到本地苏轼文化以及最近比较火的“彭城七里”文脉,她如数家珍,看来她肚子里藏的东西不少,喝了不少墨水,从晚晴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讲到毛泽东说要用“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四大家族,说看邓小平的报告好像吃糖葫芦,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等。

结合她的实际工作和她们科室的主责主业,她说工作中文字材料写作是职场工作的基本功,是展示工作成绩的“一面镜子”,譬如说到本地转型,她说产业转型是凤凰涅槃,说生态转型是华丽转身,说城市转型是破茧成蝶,说社会转型是蹄疾步稳。作为社会职场人,是要能写点东西的,一定培养准确简洁、逻辑清晰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严谨细致、干净利落的办事能力,培养善于沟通、商量办事的合作能力,这是一个干部成长、成熟、成功的必备之路,要平时多读多看、多学多写、多想多干,努力锻炼成“开口能说、提笔能写、问策能对、遇事能干”复合型人才,在实践中多培养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思考研究能力,要把文字写作当做能力提升的助推器,当做个人水平的分水岭。

与凯燕聊到给领导写讲话稿,我笑着说,文无定法,但贵在得法,文无秘诀,但却有规律,这么多年来,你小小年纪就掌握了文字写作的经验和技巧,实属不易,你这样的笔杆子,领导都喜欢,你要笔耕不辍,继续努力,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她心怀谦卑,表示感谢。当我问及给领导写稿子要注意哪些技巧时,她思考一会,说敲定主题定调子要准,谋篇布局搭架子要稳,细化思路填肚子要满,打磨语言理句子要美,要把握上级关注点,挖掘自身闪光点,提炼经验启示点,要正确领会领导意图,科学完善领导想法,准确体现领导风格,要坚持“源于领导而又深于领导”,对领导意图进行拓展、扩充、完善和升华,使之系统化、科学化、具体化,努力把领导没交代但必须写的写出来,把领导想说而没有说的写清楚,把领导说了但比较零散的写完整、写到位。看来这小凯燕给领导写材料,确实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我说,写作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看天色已晚,结束这次访谈,凯燕最后说,一言以蔽之,搞文字材料,要功夫下在平时,积累就是力量,要无一时不学、无一处不学、无一事不学,出门多低头,进门才有柴烧。白天要走干讲,晚上要读写想,时间长了,坚持久了,一切也都有了。我哈哈大笑,确实聊得开心,与这样的高人为伍,智者同行,确实开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