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

六经是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条经脉而言。伤寒病开始时,风寒之邪从皮毛腠理而入,再循经脉深入脏腑,发病过程有特定规律。中医描述为由表入里,正气渐衰的过程。六经病的传变,往往与正气、邪气、治疗、体质等因素有关。 一般外感病的循经传变途径 太阳(小肠经、膀胱经) ↓ 阳明(大肠经、胃经) ↓ 少阳(三焦经、胆经) ↓ 太阴(肺经、脾经) ↓ 少阴(心经、肾经) ↓ 厥阴(心包经、肝经) 太阳病,指外邪开始侵犯表体阶段。又称为表证。 阳明病 ,指外源性风寒邪转化为热邪者燥邪,直接传入脏腑,影响阳明经相关部位。亦可由于治疗失当导致津液虚耗所引起。表现阳气未衰,邪气盛极的激烈情况。 少阳病,指表证未能及时缓解,病邪开始侵入内里,但又未达内部阳明水平的过度阶段,属于半表半里之证。 太阴病,病位在里,表现虚寒湿证。是由三阳病传入中焦,或脾胃素虚所致。 少阴病 ,表示病在心肾,出现严重虚寒,整体机能衰退情况。 厥阴病,病变的最后阶段,正气与病邪相争。但身体正气已衰,阴阳严重紊乱。证候表现极为错综复杂。 根据六经辨证,三阳经病及三阴经病的表现 病证基本病变主要症状 太阳 外风头痛、发热、出汗、恶风,脉浮缓。 表寒恶寒、发热、无汗、气喘、头颈痛、全身痛、骨节疼痛。苔薄白,脉浮紧。 阳明 里热兼燥高热、出汗多、非常口渴、面红、心烦。脉洪大,舌苔黄燥。 胃肠实热身热、下午潮热、便秘、腹满痛拒按、烦躁、严重者谵语、神志不清。脉沉实有力,舌苔黄燥或焦黑起刺。 少阳 半表半里口苦咽干、视力模糊、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厌食、心烦、恶心。舌苔白,脉弦。 太阴 脾胃虚寒腹满胀、时痛时止、喜温喜按,腹泻、呕吐、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迟或缓弱。 少阴 阳虚内寒畏寒、精神萎靡、手足冰冷、腹泻、泄泻未消化食物、恶心、口渴喜热饮、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微。 阴虚火旺心烦、失眠、口燥咽干、小便黄。舌尖红,干燥少苔,脉细数。 厥阴 寒热错杂口渴不止、寒热错杂、胸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呕吐、四肢冰冷。舌苔白腻、脉弦数。 总括来说,阳经病属表、多热证、实证;阴经病属里、多寒证、虚证。三阳经病治疗,以祛除邪气为主;三阴经病治疗,以扶助正气为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需要原文档(因文体限制,部分表格无法呈现)请联系QQ1769090563 本文由中医仲景协会整理收集 《内经选...
    陶墨阅读 34,897评论 0 33
  • 1、太阳经证:分为三型 (1)其人营卫不和,卫失固外开阖之权,肌表疏泄者为中风(即伤风,不是脑溢血)。 (2)其人...
    悠悠然的快乐时光阅读 1,448评论 0 0
  • 论人法于天地 [原文]人者,上禀天,下委地,阳以辅之,阴以佐之。天地顺则人气泰,天地逆则人气否。天地有四时五行,寒...
    天一书社阅读 6,874评论 0 18
  • 新旧转换是在一场病之间。一场蓄谋已久的发烧终于还是在年初到了,试图把之前对身体所有的透支、不负责找补回来,过程之艰...
    酒钱尔阅读 409评论 0 1
  • 我化尘埃飞扬,追寻赤裸逆翔,奔去七月刑场。我想你就站在,站在七月上。 分不清春夏交替的时日,衣衫在增增减减中,日子...
    逆风不解阅读 715评论 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