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夜雨,晨起倒春寒,北风呼号。新闻说北方承德、围场等地下起中雪,怪不得北京冷的出奇,杨柳春花盛开的时节,遭遇了罕见的倒春寒。
驱车送人,不巧地点正是以前上学的母校。算来毕业离校已经32年了。
已经有二十年没有回母校了。
三十二年是人生精华的时段,似乎也是一闪而过的光阴一般。那校园的一切生活仿佛就是在昨天,校园的杨林小路、校园的操场、校园的黑板报、校园的锅炉房、校园的食堂、校园门卫憨憨的老头那张胖乎乎的笑脸。
是啊,变化可谓是天翻地覆,漫步在母校内,当年校园的样子寻觅不到。
只是一再追问陪同的老同学,当年的宿舍楼还在吗?记得宿舍楼和教学楼之间的三层空中连廊,在那时已经是超前的建筑风格,连廊是我们从宿舍楼到教学楼的必经之路。
记得,下课铃声“叮铃铃”想起,各班同学同时从教室涌出,有的奔向食堂排队买饭,有的奔向宿舍、有的在连廊上停留交谈,连廊上一时的摩肩接踵,笑语喧哗。
是啊,连廊和教学楼下面就是空旷的广场,广场上有个临时的排球场,下课后我们曾经在那里打排球玩,排球场南侧是宿舍楼,西侧是教学楼。
宿舍楼和连廊上可以俯瞰整个排球场的整个活动场景,记得学校组织比赛时候,宿舍楼每个窗户都打开探出两三个小脑袋观看比赛。
连廊上站满观赛的同学,叫好声此起彼伏,场上打球的队员更加起劲,甚为热闹。
如今,我站在连廊前的广场,当年的排球场不见了,成为了绿化广场。
当年的教学楼和宿舍楼以及那三层连廊还在,但是楼体外重新装修,当年的红砖墙面给穿上一层栗子色新衣,但是样子和形态没有变。
我们当年前三届毕业时照集体合影像,都是采用连廊和教学楼为背景,请大北照相馆师傅来,照年级合影和班级合影。
相信在这三十多年里,会有不少同学展开那长长的八十多人合影照,在人群里寻找当年的同学,当时的校长、老师,更难以忘记的就是背景教学楼和连廊以及之字形楼梯。
我今天站在这里看着宿舍楼、教学楼和连廊,感慨叹息。
时光荏苒,已经匆匆划过我们的重要一段人生历程。
那时才20岁,今天已经五十多岁了。
听说学校马上就要迁移到郊区,这里的校园将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园。我暗暗庆幸,在学校即将消失之前,我还能故地重游,光顾和回忆校园的日子。
依依惜别,拍下一张当年合影地点的背景,教学楼和连廊。 珍藏那永恒的记忆,带着几分淡淡的忧伤和酸涩,再见了母校,再见了那火热的校园青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