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三国时有个有趣的数字“五”,有马氏五常,蜀有五虎上将,东吴有五君,魏有五子良将,这次要说的就是五子良将其一,乐进,字文谦。
先为乐进打抱不平
同为五子良将,人家张辽、徐晃记得都可详细了,怎么到了乐进这记得跟流水账一样,就是哪月哪日干了啥那种...陈寿写的时候估计也很难受,看他的评价“乐进以骁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未如张辽、徐晃之备详也。”
另一个人王歆也觉得很可惜“惜史书不详,便松之不得益一字。遍观其传,如日记行述,不过某某日于某某处破某某敌而已”是啊,这简短的《乐进传》连裴松之都找不到注释的余地,真是够精炼,就是找不到资料,如之奈何?
细细品味乐进这一生,随着曹操南征北讨二十载,生平二十战竟无一败绩,要知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乐进倒真是个例外。
读传记提炼出来三个词:先登、斩将、破之。
乐进每战必先登,先登就是先头部队,带头冲锋的那种。看看他的履历,早年为只是曹操军中小吏,一步步成长为一方名将,在军中摸爬滚打多年,作战经验之丰富,也是军中宿将一枚。
东吴为了鼓励将士们奋勇作战,特地设置了先登校尉这个职位,就是奖励那些战时敢先登上敌军城墙的人,袁绍手下也有支先登死士大破白马义从,这都是先登的名头。而乐进能一路成长也离不开他作战勇猛、敢效死力这一条,他是每支军队都少不了的箭头人物。
读完三国时不时会念叨几句:刀下不斩无名之将,乐进大部分战绩确实打得都是无名小卒,但是也有大将,如袁绍手下的淳于琼,曾任西园八校尉,与袁绍、曹操都是老同事,也是久经行伍,倒在乐进脚下。收拾袁谭、袁尚两兄弟时,“斩其大将严敬”,先登也有先登的好处,先下手为强啊。
败关羽身价倍增
乐进还有一战最出名,也让人对他的评价大幅提升,就是“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南郡诸郡山谷蛮夷诣进降”,正面击退关羽,打得附近蛮族乖乖过来请降。因为对比的是关羽才显得含金量更高。
这边打着那边刘备还挂念着,“又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今不往救羽,进必大克,转侵州界,其忧有甚于鲁”,这一时期刘备还在忙着夺取益州,无暇顾及关羽,只能遥表关怀,当然没啥用,关羽还是败了,还被乐进趁机斩了两个县长。
曹操宠信
为什么说乐进是个矮子,“容貌短小”,真是人以群分啊,怪不得跟着曹操~~
首先乐进是寒门士人,符合曹操的用人策略,乐进一路摸爬滚打,拼死效命也赢得了曹操的信任,允许他回去征兵,纵观曹操这一生,对兵权的把控是极其严格的,却给了乐进这样的机会,足见信任。
在合肥之战中,曹操对乐进的安排是“乐将军守护军”,这里的守不是守卫,护军是一官名,乐进就是暂代这个官位,监督张辽、李典二人,同时乐进还是五子良将中第一个担任“四方将军”的人,孰亲孰近?一目了然。
还有一句话要说,乐进参战大多是从、属,没有过指挥军团作战的战绩,请不要把率一军作战与军团作战相提并论,一为将,一为帅。这跟曹操早期的军队制度有关,也跟乐进的能力有关。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用来形容乐进再好不过了。
看官感兴趣的话,三国系列都在这里了
三国流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