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最近学会了WHY句型,遇到什么问题都要问问十万个为什么。比如他会问:“妈妈,我为什么叫小松松?”一时之间,我还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然后他的好奇心也越来越重,特别是对汽车轮子之类的。有一次在停车场,他看到旁边停着一台非常炫酷的跑车,就想过去摸一摸车轮,结果我担心他的安全,大喊一声,NO!竟然直接把他吓得刚伸出去的小手就缩回去了,然后转身就大哭了起来。
当孩子渐渐长大,作为家长,对孩子的保护也在不停的改变。过去还是小BABY的时候,会担心他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或者跌倒弄伤自己。到了现在这个年纪,开始担心他被别人欺负,或者欺负别人,有许多鬼点子等等。然后,有意无意的,家长的想法就开始影响到孩子的行为。
以前,松很喜欢从高高的床上跳下来。还大喊一声”SUPERHERO“(超级英雄)!有一种风一样的感觉。松肯定觉得那是”威风“的“风”。可我觉得是”疯子“的”疯“。每天他往下跳的时候,都震的地板很大声,一直连续不停的跳。我受不了了就冲着他发火,不要再跳了!It’s not
superhero (这不是超级英雄)!
说完,又觉得自己是不是太过分了,打击了他小小的自信心。
我开始反思,我们常常为了孩子处于安全的考虑而要求孩子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但是往往没有注意,此时孩子更需要被保护的,是他们的想法。
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在大学时代放弃了在哈佛大学完成本科学业,毅然投入到创业中去。重点是他的父母,并没有加以阻拦,而是支持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父母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
孩子的想法天生就与大人的想法相差甚远,因为考虑的面向完全不同。甚至很多时候大人会认为孩子被想象力好奇心冲昏了头脑,没办法像大人一样考虑周全。但是这个想象力是孩子思想的火种,会为孩子未来的人生和思考方式奠定基础。
很多家长,往往要求孩子去遵守一些规则,而忽略了孩子的想法,甚至用一套大人的想法去强加给孩子。
比如有家长喜欢问孩子,你将来长大了要当什么?如果孩子说,要当卡车司机,此时许多家长肯定会皱起眉头,觉得孩子怎么这么不争气。然后就开始教育孩子,长大后要当律师,当工程师等等。家长的这些想法甚至真的起了作用,影响了孩子一辈子。我有个朋友,小时候有很多兴趣爱好,比如画画唱歌。这些兴趣让他找到了很多自信。结果,他的爸妈坚决不同意他搞其他领域,认为那些都没有前途,只能去读经济。最后,我那朋友只好放弃了自己小时候的爱好,辗转多年都没有在经济领域取得什么成就。说起来他还感到很痛苦很后悔,很羡慕那些父母真的愿意培养孩子去从事自己有兴趣的职业的人。
我觉得对孩子应该少讲道理,多引导孩子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孩子的意见在大人看来没有道理,也该尊重他的想法。可以和孩子讨论问题的利弊。并且我还想出了一招,那就是换成大人去问问题,我于是最近经常问他这个WHY,那个WHY,有时候,松即使不知道,也至少会想一想,对啊,WHY咧?刺激过他的思考只好,他好像也比较能了解事物之间的逻辑了。甚至有时候还会提醒我,妈妈,要小心哦!DANGEROUS!
除了引导孩子思考之外,还应该告诉孩子,这个世界很大,爸爸妈妈并不知道所有答案。换句话说,有许多答案需要孩子自己去探索去思考。父母可以教会孩子一些方法。比如如何提问,如何从书中学到知识,或者求助一些工具书或者网络。
告诉孩子,爸妈除了不知道所有答案之外,爸妈有时候也不一定对。这一点对许多华人家长来说非常挑战。因为在中国式的家庭中,父母就是权威,一旦父母去承认自己说的不一定对以后,孩子再也不听爸妈的话了怎么办?
我觉得,父母应该在孩子面前允许自己犯错,父母做了错事,也可以向孩子道歉或者纠正自己的错误。当然年纪比较小的孩子,也比较不太会知道父母到底哪里错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主见和知识,有能力去判断父母是否做错了的时候,这时候父母应该去反思自己的错误,而不是把自己错误的观念和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
有时候也需要适当允许孩子犯错,在错误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了解到以后该如何应对。
喜欢,就去做,去尝试。我想,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我常常看见这里很多的爸妈带孩子去做一些危险性很高的户外探险运动,也许对孩子来说,可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甚至威胁到孩子的人生安全,但我想,这些父母做到了保护孩子的思想,从小就告诉他们勇敢的去面对眼前的时候,想做就做,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