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老子,是一种自然的亲切。
有段时间,每日起床四十分钟的诵读《道德经》。不知不觉,里面的每句话烙进了心里,以此对《道德经》有一种自然的亲近。而这样的亲近,从曾经晨起的诵读而来。我想,是曾经那颗种子发芽了吧。
听老师讲《道德经》,心田仿佛被晒在阳光下,那么清晰,那么透彻。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老子所言:吾言甚易知甚易行。那些习以为常的日常里,每一件器物,每一件事情,原来在“有”之中,蕴藏着的是“无”的妙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生活之中,我们以利为见,以利为选,那是因为我们忘记了“无”。那些感动的瞬间,那些悠然的放松,那些自足的点滴……无用之美在于这些才是我们心头里所在,而这些存于心头,养其心而存其性,这些才是我们生命丰润活泼所在。
我想在有无之间,也是一种中庸的平衡吧,在有之中看见“无”的存在,是一种生命的洞见。这样的洞见之中,是对欲望的超越。
跟随老师的解读走进欲望。原来,我自己从未正视过欲望。老师问道:我们有独立的思考吗?我们有独立的感受吗?到底是谁在喜欢?我们又被什么所控制?穿透社会意识,回到我们自己身上,这些问题本身就是在去彼取此啊。当我们被意识惯性驱使时,我们就失去了自我的觉察与思考,自然被欲望所控制,活在欲望之下。细思极恐,我们的观念之中有多少是源自于本心哦。
我在想当下教育现状下的大多数孩子普遍失去了的自主心,原因为何?会不会就是欲望的暴力所致。当教育者看不到孩子的生命本身时,所有的教育都成为一种意识形态驱使下欲望产生的暴力。面对暴力,孩子的本能保护是放弃自主心,迎合欲望,满足焦虑。真实的内在不被看到,欲望的暴力之下,唯有拖拉才是自保的行为。当孩子被欲望绑架,又何谈教育呢?作为教育者,我们关心着的是生命,还是意识形态下的欲望?如果这个都不自明,何谈教育呢?
我在想,真正的教育从“无为”的真意来吧。我们什么都不用做,所以也不因为任何目的,也不依赖任何事物去行动。于是,生命能量自然流淌,也自然生长,如此这样的教育什么都能了,也无所不能。教育实现的生命巨大潜能的发挥,核心在于自然而然,无为而治。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做的并非那么努力去“教育”,把我们知道的一切尽可能让孩子懂得。正所谓: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去彼取此”,回到自己的内在来,收起我们的“欲望”。这才是教育的正途吧。
教育回到每个生命之中,在生命本身流淌的轨迹中行进,看见孩子那个真实的存在,看见拖拉,看见痴迷。
当我们放弃社会意识时,是与非、对与错,自然消融。教育在这样的自然而然中,不费力,不为外在的目的,就这样,也许就是无为而治了吧。
需要倾听时,我们侧耳倾听;需要陪伴时,我们全身投入;需要引导时,我们娓娓道来……
教育者回到自己的内在,回到生命本身的成长中来,完成自我,也是在完成天命
哇,自然而然的真意原来竟是如此美妙。
只是回到现实,焦虑与误解、压力与内卷铺天盖地而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平常心是道,对外以平常待之,对内扎实生长,如实面对心头那点爱好。
当内心长养出力量,是不是路也就在脚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