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男人难,要在外打拼,养家糊口。
其实女人更难,留守女人难上加难。
社会的现实,生活的压力,使不少女人成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女人。
不少女人在家都是围着厨房转、围着孩子转、围着老人转。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留守女人这本经格外难念。
她叫李倩,独女,嫁给一位异地男人,大学同学,有一位三岁儿子。
丈夫王明,兄弟三个,排行老小,家住农村,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合适工作,父母年迈,体弱多病,治病也花了不少钱,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去外地公司上班。
李倩的父母都是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她每天除了上班就是接孩子,固定式的单位、家庭、学校三部曲。
家里这副重担也就落在了李倩身上,她也名副其实的成为了一位留守女人。
小区内类似的家庭有五户,下班后没事就聚在一起,要么谈论家庭,要么谈论孩子,要么就是老公多久没回来……
单位离家二十多里路,做公交车需40分钟,中途还要换乘一次,孩子由于没人照看,只能全托在幼儿园,早送晚接。
上班来回要一个多小时,她中午一般不回来吃饭,方便面、盒饭也就成了常态。
很多女人花钱去减肥,这一点她是“幸运者”,家务的繁忙、工作的忙绿,使她保持着瘦小的体格。
楼上住着一位单位的同事,女方因工作在异地,也导致两地分居。李倩家里有个什么事,他就会过来帮助一下,这一点真应了那句远亲不如近邻的话。
那次接孩子,雨下的很大,也许淋雨的缘故,半夜孩子突然高烧,体温高达39℃,吃了退烧药也不起作用,一个劲哭个不停。她同事感觉是不是有什么事,拿起电话。
“喂,李倩,孩子怎么了?一直在哭?”
“高烧了,吃点药怎么也不起作用!”李倩很着急的说。
“那赶紧去医院呀!”
“外面雨还下这么大,怎么去呀,等会看看吧。”
“那怎么行呀,马上我开车送你们去医院!”
同事连忙下楼,敲门。
他接过孩子,身上滚烫滚烫的。
“怎么不给我打电话,都是单位同事,又是邻居,孩子要是有个什么情况怎么办?”同事埋怨的说。
李倩不好意思的说:“半夜三更的,又麻烦您了!”
他连忙抱着孩子走出楼梯,扭头告诉李倩,“别忘了给孩子带件衣服。”
李倩急忙回屋取过衣服,跑出门外。
医生告诉她,最近这样的高烧很多,若送来不及时,会感染到其它病,前段时间就有一个小孩,大人没注意,情况危急,转到大医院去了!
这一刻,李倩觉得更需要丈夫在身边陪伴,这种苦她只能埋藏在心底,泪水控制不住在眼眶里打转。
有时候家庭这副沉沉的担子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但她必须勇敢的担起来,每次电话里还告诉丈夫,家中一切都好,放心工作,自己注意照顾好自己。
她每月中旬要回老家看看公公婆婆,因为丈夫不在家,她又不在老人身边,放心不下。
老人在城市里不习惯,每次来两天就要回去,说他们在竟帮倒忙,下班回来还要照顾他们。
李倩每次回去都要带老人喜欢吃的一些东西,手头再紧张,每个月都会给老人放下300元钱。
也正是这些举动,老人逢人就夸他们娶了位好媳妇。
去年因为公公有病做手术,老公请了十天假回来,出院后还需要一段时间治疗,她也专门请了二十天假,在家照顾老人。
平时都是老家的两位哥哥轮流照顾老人,她给丈夫说,让老人多住些时间,方便治疗,也方便照顾。
那段时间,她每天都是医院、菜市场、学校来回几十里路,买菜做饭、接送孩子、照顾老人,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腿疼的,邻居们都说她是“铁打的”。
其实,生活的现实,就是“泥做的”,她也要顶起家里这片天。
老人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一次她出去办事,婆婆帮她整理家务时,一不小心摔倒在地上,还好她回来及时,送到医院检查没什么大碍,她告诉老人:“妈,您年龄大了,这些活您不要干了,万一摔着怎么办?”
老人对李倩说:“孩子呀,我看你每天这么辛苦,妈心疼的慌!”
两个人含着眼泪抱在一起。
李倩和公公婆婆向来没有一点矛盾,她总想,老人没有养她,但老人养育了他的丈夫,照看老人是子女最起码的责任,有时因没照顾好老人,给丈夫打电话时还责怪自己。
正因为李倩的举动感动着周边的人,小区内从未听说谁家与老人发生矛盾,她的事迹还被单位广为宣传,同时被市评为“最佳好媳妇”。
荣誉的背后,只有李倩知道多么辛苦,其实每位女人都是这样,留守女人显得更为艰难,但她必须一步步向前走,因为她知道,这是本分,更是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