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打老婆的多,打老板的基本没有;为了目的而制造情绪,而不是

职场不容易,职场上对业务负责的人,更不容易。

最近,收到一位读者私信,字里行间写满了委屈和困惑。

事情是这样的,李芬的对象在一家公司从事销售工作,平时特别谦逊有礼,但酒品不行。


有次应酬喝多了被领导送回来,李芬关心的问了句“怎么喝这么多?”


没想到她对象竟然炸了,边摔杯子边指着他骂“我喝这么多还不是为了.......”


一顿疯狂输出之后,把熟睡的孩子也吓醒了,自己却倒头睡了。


第二天酒醒了后,李芬老公又是道歉又是写保证书,说“昨天断片了,真不记得,也完全控制不住自己”。


读者受了委屈,但她更困惑“人酒后真的会完全‘失控’吗?”


其实,大多数都会同他一样,认为肯定是‘失控’了,但为什么他没有‘吐槽’给领导呢?



这种“酒后失控”的戏码,咱们见得不少了吧?但你有没有发现:

  • 酒后骂老婆、打孩子的,比比皆是;

  • 可你见过几个喝多了,敢冲进老板办公室拍桌子骂娘的?

  • 酒后“失态”转账给上司、给客户的,更是闻所未闻。

这“失控”,怎么就精准地只对最亲近、最没威胁的人发作呢?


真相是:哪有什么“情绪怪兽”失控?只不过是“选择性放纵”罢了。酒精也好,压力也罢,不过是给心里早就想发泄的念头,扯了块“遮羞布”。




1

所谓的“失控”

是对特定人的“失控”

李芬老公酒后的怨言、摔杯子,但他绝对不会摔客户的合同、骂自己的领导,为啥?


因为他心底那杆秤,清醒着呢!

  • 骂了老婆,顶多冷战几天,哄哄就好,饭碗丢不了;

  • 骂了老板?分分钟卷铺盖走人,房贷车贷谁还?

  • 打孩子?孩子能反抗吗?能开除他吗?

  • 打老板?怕是直接喜提“社会性死亡”大礼包。


所谓的“情绪失控”,说白了,就是挑了个“成本最低”、“后果最可控”的对象来发泄。 


那点仅有的“理智”,全用在找寻“对谁发疯最安全”上了。这不是失控,是对特定人的“失控”情绪投放!




2

情绪是块砖,

哪里需要哪里搬

咱再往深了看一层。


很多时候,一些人嘴里的“气疯了”、“没忍住”,根本就是“有目的性”的表演。

  • 老板拍桌子发飙,是真气疯了?不,是想压住你气焰,让你乖乖听话;


  • 老公摔门冷战,是真失控了?不,是想用情绪逼你妥协、让你先低头;


  • 甚至孩子撒泼打滚,是真难过?多半是想逃避写作业或要新玩具而已。


情绪,再也不是行为的起点,而被伪装成达到目的的工具。


电视剧《都挺好》里有这样一段:


苏明成愤怒的对苏明玉大骂,却对顶头上司点头哈腰;

在妻子朱丽面前摔东西,却对苏大强的撒泼耍赖毫无主意。


我记得有个弹幕说:“愤怒都只对好欺负的人打开”。


一语点醒,太多的愤怒,都会看人下菜碟,选择性的发泄。




3

成熟的人,把情绪当“信号灯”

真正厉害的人,不是没脾气,而是懂得“解码”情绪背后的信号,更知道怎么“使用”它。

  • 看清“失控”的本质: 下次在遇到有人说“我喝醉了/气疯了控制不住”,你就问他:“那你咋不对着你老板/甲方爸爸失控呢?” ,他好意思对你失控,你也不必避讳那层窗户纸。


  • 情绪是面镜子: 你因为什么事爆炸?对谁爆炸?在哪爆炸?这些都在偷偷告诉你——你的软肋在哪、你在乎什么、你真正想要什么。别光顾着发泄,停下来,听听情绪在“说”啥。

  • 学会“高级表达”: 与其摔杯子砸门,不如直接说:“我今天太累了,让我静十分钟行吗?”

     


抖音上一个博主发了一个“爸爸下班后的温馨一幕”,女儿说爸爸把坏情绪带回家了,爸爸则心领神会的出去,关门,然后换成好心情重新进门,整个氛围都变好了。


与其阴阳怪气,不如坦诚:“你这样做,我真的很失望。我需要你....” 把情绪转化成清晰的需求表达,才是真本事。

你的每一次“失控”,都是清醒的选择。


你的情绪,不是魔鬼,也不是借口。


它只是暴露了你心底最真实的算计和怯懦。


情绪是人的仆人,不是主人。别再用“情绪”当伤人的刀,也别再假装自己是“情绪”的可怜奴隶。


愿我们都能看穿情绪的“把戏”,努力成为自己人生的操盘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