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有的人死了,他依然活着。人们对于活着的定义各不相同,轰轰烈烈,平平淡淡,活出自我,苟且偷生,亦或风雨之后见彩虹都是对活着的诠释。司马相如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活着就应创造价值,而读完《活着》第一部分福贵的回忆之后,我又体会到了余华笔下活着的另一种味道。
这一部分描写了福贵如何葬送祖上基业的来龙去脉,读过之后,便有一些反思。福贵的爹,继承家业,年轻时也风流成性,上梁不正下梁歪,也暗示了福贵受其影响,重蹈覆辙,家破人亡。其中,“我爹是很有身份的人,可他拉屎时就像个穷人” 其实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是一样的,无论贫贱福贵与否,都离不开为人的本质。主人公福贵年轻气盛,不务正业,又嫖又赌,一心想着家里的钱花不完,堕落不堪。赌博初期出于新鲜,后来逐渐上瘾,还美其名曰,要重振家业,最终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性贪婪的弱点,人生而有欲望,但任由过度的欲望操纵人生,往往会酿成悲剧,失去最重要的东西。
长根是福贵的佣人,但是对其忠贞不二,在福贵落魄之后还是尊称其为“少爷”,患难见人心。家珍,福贵的老婆,知书达礼,千金小姐,纵容福贵一再纸醉金迷,依然以一个妇道人家的礼数对他相敬如宾。想想那个时代的女人真的可怜,既嫁作人妇,就得三从四德,即使受尽委屈,也无权反抗,实在悲怜。
余华的文字,朴实但有力量,书中一开头写我爹在村头拉屎喜欢叫唤,这其实也代表当时家里殷实,拉屎的时候都很有底气,要叫唤着让所有人听到。故事结尾,爹死在了粪岗旁,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因为那时候家道中落,爹已经没有了主心骨,把这个自己曾经用来炫耀的地方当做归宿,前后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触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