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最美在军营


赖纯红

八一节前夕,我从抽屉里翻出往日在军队的一些旧照片。我一一端详,心底发出一声感叹:此生最美在军营!

1969年12月15日,十九岁的我,和瑞金籍的新兵们一样,身着崭新的绿色军装,头戴军棉帽,背着接兵部队统一发放的军用行囊,告别家乡,告别亲人。我们先是乘军用大卡车来到江西鹰潭火车站,接着登上铁皮专列,跨长江,越黄河,一路北上,抵达河南省安阳市485团军营。我的最美青春岁月,从这里拉开序幕。

青春真好。在军营的十几年,恰是我二三十岁最美的年华。年轻的脸庞洋溢着热情与活力,丰富的胶原蛋白让那时的我脸上看不到一丝皱纹。黑发浓密,军帽上的红五星和军装上的红领章,更显得我与年轻的战友们格外英俊。太行山上千里拉练,冰碴子钻进裤脚,我们用体温焐化;雪水浸湿了棉袄,我们裹紧继续前行,没人喊一声苦。红旗渠旁寒风刺骨,夜行百里脚底板磨出了血泡,大家互相搀扶着往前赶,没人说一句累。返回营房后,连队每次开餐前,班与班之间、排与排之间总要比赛唱《打靶归来》等军旅歌曲,歌声一浪盖过一浪。这些都是此生最美在军营的生动诠释。

1971年4月,我入伍不到一年半,就在团报道组写了一篇理论文章,发表在《河南日报》上,占了半个版面。当时的兴奋无言以表,心里只觉美极了。1972年,我奉命为团副政委王显尧撰写的《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发表在《光明日报》。此文先是被上海人民出版社编入《学习鲁迅 革命到底》一书,后又被天津人民出版社编入《匕首·投枪·解剖刀》一书。这些经历,都是值得我一辈子铭记的美好回忆。

我入党也在军营。由于我的编制在通信连,入伍不到一个月又被借调到团政治处报道组,这种“双重身份”,让我经受的考验比一般连队战士更长。我写过三次入党申请书,前两次均未批准,但我从未放弃努力。直至1973年5月,我终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旗下宣誓的那一刻,内心的激动无法形容。这份初心,历经时间检验。2023年7月,当我收到党组织发给我的、由中共中央统一制作的“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时,不禁想起当年宣誓的情景,深感光荣与责任同在,也更深感受到50年前的芳华岁月曾经多么美好。

1974年3月,部队任命我为军队干部。在485团同期从江西瑞金县入伍的战友中,我是唯一被提拔为军队干部的。从军装的两个兜变成四个兜,这是我人生的重大转折,更是我人生的大幸运。当然,这不仅是我个人努力的结果,更是党组织培养和部队锻炼的结果。说此生最美在军营,确实一点没说错。

1979年二三月,我时任485团三营营部书记,参加了所在部队对越自卫还击全程作战。2月19日,我随部队从广西龙州水口镇进入越南,3月16日下午4时才撤回广西,我们在越南战场转战了整整26个日日夜夜。485团在攻打复和、高平、广渊、重庆的战斗中五战五捷,荣立集体一等功;我所在的三营荣立集体二等功;三营七连被中央军委授予“突击英雄连”称号,荣立一等功。这个参战经历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我为此生有为祖国浴血奋战的光荣历史感到自豪。

战场的硝烟未散,我又接到了新的任务。1979年3月16日下午部队回国在广西南宁休整,第二天,我奉命从三营营部到团司令部报到,负责为团长黄秋贵执笔撰写作战经验总结《反阻击战中的几点体会》。这篇文章后来发表在军事科学院主办的《军事学术》1979年第7期上,引起热烈反响。

1981年10月,在我转业前夕,我在河南郑州市参加了某师级单位组织的转业干部司法培训,由河南大学法律系教授授课,培训时间整整三个月。在培训结束的总考试中,我取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并获嘉奖。拿到成绩单时,望着“第一名”三个字,突然想起连队拉练时“不掉队、争上游”的口号——军营里养成的不服输劲头,原来早已刻进了骨子里。这次培训为我转业到瑞金县司法局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次年即1982年3月,我刚转业至县司法局工作,4月份便受理了被告人刘赣州委托县法律顾问处(那时还没有律师事务所)为其上诉的案件。当时刘赣州已被瑞金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四年。法律顾问处当时仅有的两名律师刘尔铅和曲延舜均有多宗案子在办,司法局领导便把为刘赣州写上诉书的工作交给了我。由于转业前受过三个月法律专业培训且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我当时的法律专业知识还算扎实。于是我从犯罪构成四个要件对刘赣州案作了综合分析,发现他并未构成犯罪,便在上诉时为他作了无罪辩护。二审法院后将此案发回一审法院重审,重审后改判刘赣州无罪释放。后来有关部门补发了刘赣州羁押期一年零四个月的工资,还恢复了其党籍。刘赣州夫妇为此连续三年过春节时带着孩子到我家送大公鸡致谢,说我是他家的大贵人。回忆此事,若无部队转业前的法律专业培训,若无军营教会我的“凡事要较真、遇事敢担当”,我哪能为刘赣州办成这件大事。

回望军营十几年,它塑造了我。青春的本色、信仰的坚定、能力的提升、集体的荣誉,都在这里得到锤炼。从南方下放知青到军人,从普通战士到干部,从战场到课堂,这段历程是我人生中最重要、最充实的时光。军营没有给我浮华的东西,却给了我受用一生的精神财富:忠诚、责任、坚韧和不断学习的动力。

为什么说此生最美在军营?如今再看抽屉里的旧照片,红五星的光还亮着;指尖摩挲那枚“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沉甸甸的像块军功章。十九岁的军绿色,是青春最鲜亮的底色——在这里,我把热血融进山河,把名字刻进信仰,把“军人”二字活成了一辈子的习惯。那些爬冰卧雪的疼、硝烟里的勇、笔锋下的韧,早已酿成生命里最醇厚的酒。它不是逝去的时光,而是永远发烫的记忆,是往后日子里,每当想起就会挺直腰杆的力量。此生最美在军营,这个评价是我今生最深的感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