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币的世界里,从USDT、摩根币到Libra,美元稳定币们营造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恰巧此时人民币的官方稳定币DECP( 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跳了出来,宣告了中国央行数字时代的到来。完全是一幅“DECP是中国央行为了对抗美元在数字经济上全球霸权而发布”的节奏。笔者认为DECP既不是为区块链而生、也不是为与美元争霸而生,DECP只为央行而生。这将是场阳谋。
在支付宝微信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创建的已经近乎无现金社会的今天,DECP的诞生会带来怎样的不同?商业银行以及支付宝微信这些第三方支付又讲何去何从?本文将在剖析DCEP的定位、使命、特点、以及它与电子支付的差异中渐渐回答这些问题。
备注:此处的电子支付是指现在以支付宝微信为代表的的第三方支付系统以及其背后的清结算和银行系统。
1. DCEP是什么
DECP( 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央行发行并与纸质(含硬币)人民币等效的主权数字货币。DECP分为两部分:(1)数字货币(Digital Currency),普遍的定义为一种基于节点网络和数字加密算法的数字化货币。该处又分为两个点:A、基于数字加密算法,目前未见DECP的细节披露,但据姚前老师对CBDC(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的描述和已公布的一些内容,大概可以推论:DE是个载有币值信息的加密字符串,该类字符串以一种类似于比特币UXTO的方式进行转移,可能有定值(定值:即为不可随意拆分的币,类似于1元、5角的硬币,却没有0.7元的硬币)和非定值之分。B、基于节点网络,该处的节点网络应该是指区块链。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前期对CBDC的研究是基于区块链的。DEPC是不预设技术路线,但系统需要实现零售所要求的高并发性能。翻译一下就是:除非出现能稳定支持高并发需求的区块链系统,否则就算想用区块链也用不了。在DCEP的实现上区块链是非必须存在。另外DCEP必须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2)CP指电子支付,应该强调的是DECP的使用形式,以及它定位于对M0(即纸币、硬币)的替代。
DECP的使命:(1)替代纸币和硬币,解决纸币伪造、解决纸币用于洗钱、恐怖融资等问题,降低纸币印制、运输、替换、存储的成本,减少银行、运钞车等抢劫风险。(2)满足公众对匿名支付的需求。解除电子支付对银行账户的依赖,可作为匿名电子支付手段使用。(3)支持双离线,满足通信网络不佳地区和银行服务覆盖不佳地区的民众需求。(4)作为央行货币投放量调整和货币定向投放的工具,在数据和可操控上支持央行实行直接货币调控。
2. DCEP的特点
(1)无限法偿性。央行信用背书。
(2)可能强制通行性。像纸币一样任何人不得拒收。纸币的收付无需任何辅助设备,而DECP需要电子钱包载体(智能手机或其他硬件)、网络设施,是有一定的实施成本的。
(3)取代M0的纸币和硬币。A、首先可以确定从流通辅助设备角度看,DCEP无法彻底取代纸币、硬币(毕竟中国力量,将来也有可能)。B、支付宝和微信的支付是针对的银行的存款,即M1的部分,和DCEP不存在重叠。
(4)不需要绑定任何银行账户,摆脱了银行账户体系的控制。
(5)DCEP是不记名的,或者说可控匿名的。只追踪使用者资金的流向,记录是透明的。
(6)支持双离线技术,保证在极端情况下可以像纸币一样使用。
(7)可以检测到你的一切交易,便于管控。
(8)无息。避免对现行有息系统的冲击。
(9)双层运营体系。缓解央行面对公众的压力,增加商业银行在CBDC中的存在感。
3. DCEP与纸币及电子支付的比较
(1)覆盖范围
随着支付宝微信的推广,很多范围内已经实现了“无现金化”,现在剩下的纸币使用的场景很少。而很少的这个场景主要是由于三个主要问题(网络覆盖问题、使用者使用习惯问题、智能手机覆盖率问题)导致的,这些支付宝微信啃不下来的地方,DCEP是否能啃得下来,就算啃得下来又要付出多大的代价?DCEP针对的M0和以支付宝、微信、云闪付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针对的M1看似井水不犯河水,但实际的战争存在于第三方支付下的M1对M0流通场景的侵蚀。
DCEP的终端电子钱包,和第三方支付终端支付宝、微信目前看起来将共同存在,但可以推断无论DCEP是否流产,DCEP单独的电子钱包也必将流产,因为它所针对的只会是越来越萎缩的场景(伪场景?),DCEP没法攻克也无法守住M0的流通场景,若要活命,只能去第三方支付终端下的M1内找空间,可以预料支付宝微信必将作为DCEP的终端工具被使用。
安全和隐私也是货币电子化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在以支付宝微信为代表的电子支付推广时期,由于阿里腾讯等公司的技术能力,大型、大范围安全问题并未出现。但,同时需要指出其中涉及的隐私问题也一直未被公众所重视,反而有些数据被以“大数据”之名,肆意使用,DCEP指出了该点,并提出了可控匿名。
(2)钱包账户与认证
现金流通中,只需要确定现金的真实性,就可以完成支付,无需依赖任何银行和支付工具,DCEP做不到这种程度的去依赖。“DCEP摆脱了银行账户体系的控制”,所谓的“摆脱”是相对于支付宝微信这类第三方支付来说的,微信支付宝必须通过银行才能实现钱的转移,如果没有银行账户,就无法使用微信支付宝支付。
摆脱了银行账户体系有4种解释:A、在银行账户体系之外又另建了一套与实名绑定的类银行账户的账户体系。B、采用基于公钥衍生地址的无实名绑定体系,即类BTC或类Zcash的地址模式,将公钥衍生地址作为账户。①这类需要解决钱包遗失找回的难题。②无法满足三反(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的需求。③放弃了对DCEP目前属于那个个体的状态监控。(备注:这里的公钥衍生地址需要根据记账系统制定的规则来生成。)C、类似纸币钱包的无账户模式。电子钱包只作为存储容器,无需进行账户登记。这类好像无法实现。记账系统(以及清算系统)必须感知到电子钱包的存在(即电子钱包必须至少向记账系统登记过),才能进行数字货币的转移。D、叠加账户,即电子钱包与实名绑定,钱包内以某种规则(类脑钱包?)生成基于公钥衍生地址,同时DCEP基于公钥衍生地址做转移。综上:只有第一种和第四种可行。
综上:DCEP需要另建账户体系,该账户(即钱包账户)体系依然需要实名绑定。
A、钱包的开立和运营
按照“双层运营体系”的描述,针对公众的服务是由第二层的商业银行来做,所以DCEP钱包账户的开立和“了解你的客户”(KYC)审查应该由商业银行来负责;钱包的运营也应该由商业银行来负责。
每个商业银行可能推出不同的钱包,但不同的钱包之间,应该支持DECP的交叉流转。如果支持交叉流转,对后面的清结算系统的架构就构成了约束。
B、DCEP钱包的推行成本
从大众的角度看,DCEP钱包是和支付宝微信云闪付之类的第三方支付终端并列存在的。DCEP需要各方单独开发,钱包的开发技术问题(如并发性能与安全问题)需要各自解决,对银行和第三方支付的既有体系的复用程度不高。
C、账户覆盖范围与身份认证
纸币的覆盖范围内的:未成年人、老人、持绿卡的外国人、来访外国人、境外外国人,在DECP的范围内都将成为待解决的问题。DECP的使用将局限在银行“了解你的客户”(KYC)审查能够覆盖的范围之内,这实际和支付宝微信服务覆盖的人群范围没有什么区别。来华外国人可能是DCEP时代第一批被淘汰服务的人群。综上:对纸币使用毫无影响力的身份认证能力将是DCEP逃不出的手掌心。
D、遗失找回
DCEP的本质是串加密字符串。用户通过DCEP钱包来持有和使用DCEP,钱包的核心是一对对公钥和私钥,用户调用钱包私钥来实现支出DCEP,用户出示公钥或公钥的衍生地址来接受DCEP,所有的交易将在记录到央行的DCEP记账系统后才正式生效(离线情况属于延后确认)。对私钥的管理是钱包管理的关键,遗失私钥将意味着失去了对DCEP的控制权。
私钥是对DCEP的控制权,用户只能保存在本地或将自己的DCEP转到DCEP的托管方(例如: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钱包中。如果私钥被保存在DCEP钱包本地,需解决私钥的遗失找回难题,如果托管到DCEP的托管方的钱包中,用户将获得托管方的账户余额,DCEP的转移变成托管方账户余额的变动,体验上与第三方支付无差异。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央行会给每个注册了DCEP钱包的用户分配一个钱包私钥,这个钱包私钥仅用作用户的身份证明。这个钱包私钥是由央行生成的。央行维护权属登记表来确定数字货币属于哪个用户。央行无需用户的钱包私钥,就可以直接通过修改权属登记表来改变DCEP的拥有者。这种模式下,从公众角度看DCEP和电子支付没有任何区别。
(3)匿名性
匿名性将是DCEP最大的价值点。解决现有电子支付中的交易信息匿名保护问题,或许比实现DCEP更有价值。DCEP中可控匿名的界限是:在保证交易双方是匿名的同时,能保证三反(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
满足这个界限的“可控匿名”只能是:对央行(以及银行)所有交易及交易双方是可知的;对其他方包括付款方、收款方(以及电子钱包运营方、涉及的第三方支付、清算系统?)是匿名的。这种匿名是指交易要素(三要素:付款方、收款方、金额)信息的不齐备(暂推测),如下图。
A、与纸币匿名的比较
纸币属于完全的不记名,对交易双方是种匿名保护,但同时也因为不记名,导致无法追踪,“三反”难度大,货币流通调控难度大。
B、与电子支付的匿名比较
现行电子支付的世界中,所有用户赤裸裸,如果银行或第三方机构愿意,你的交易信息都可以卖给任何人。“中信银行道歉池子”事件,只是爆出的冰山一角,还有多少个“池子”不自知,不被道歉。而且这个问题将是伴随电子支付一生的毒瘤。“技术”无法实现的时候,我们靠“制度”,“制度”无法保证的时候,我们靠“道德”约束,而“道德”作为最后的防线,却在权利和利益面前不堪一击。
笔者认为解决电子支付的匿名问题才是DCEP的唯一使命。
(4)双离线支付
双离线最大的问题就是解决“双花”,即在清算系统失联的情况下杜绝一笔钱花两遍。从理论上讲,不保持与记账系统的联通是无法避免双花问题的。现行采用事先承诺或预抵押,以及事后查发处罚的方式来解决离线双花问题,DCEP的双花问题解决依赖于特定硬件(TEE或SIM卡)的安全性。DECP对于长期的无限额的双离线是不支持的。
A、与纸币支付的比较
纸币支付无需依赖网络,在时空上拥有最大范围的可用性。纸币是唯一物理存在,无双花问题。
B、对双花问题的解决
相比于之前的数字币,比特币的成功在于其巧妙的解决了非中心记账下的数字币“双花”问题(针对非离线)。对于DCEP这种中心记账系统,离线“双花”问题也很棘手。
DCEP通过TEE来组织付款方发起双花,并在收款方”收款”后,该笔钱处于一种待确认状态,无法在花出;只有在重新联网同步账本后才能解除待确认,恢复可用。同时对TEE的攻击,采用事后追责的方式来惩戒。只适用于短时离线的场景中,和“保证在极端情况下可以像纸币一样使用”这个目标会有不小的距离。
4. DCEP的潜力展望
(1)对货币监管的作用
DCEP的监控分为以下几种:A、DCEP的流通状态监控,长期沉睡中,还是正在流通中。可以用于调控货币投放总量。B、DCEP的所属状态监控,监控目前的DCEP是属于哪个实名的个体的。可以用于货币的定向投放。C、DCEP交易风险监控,异常交易的识别。可以用于货币管制、“三反”。需要点一下:DCEP在央行层面的赤裸裸,灰色资金大概率不会选择DCEP,而会倾向于纸币或者非中心数字币之类的媒介。
(2)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针对人民币的跨境支付,DCEP可以不赖银行账户,不使用SWIFT实现跨境支付。需要点明:DCEP可以不赖银行账户,不是不依赖银行,即便是境外的用户,也需要来中国的银行开立钱包,经过中国银行的KYC审查,也需要经过外国货币机构的允许。综上:DCEP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不超过人民币纸币能推进的范围。
笔者认为人民币的国际化,不是让别的国家使用人民币,而是有人民币参与的多个国家联合的共同货币,例如一路一带组织成员国,可以共同参与发行“丝路币”由各国央行多中心化管理,用于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清结算。
(3)对区块链系统架构改良的倒逼
区块链一直抱怨没有场景,其实需求来了、自己又接不住。DCEP作为加密数字币,对区块链是有需求的,但绝不是需要现在类似比特币、以太坊、fabric、EOS之类的区块链,而是需要一个满足其足够性能要求的区块链网络。DCEP的需求会形成对区块链架构改进的倒逼,区块链核心技术的开发方,应该不要错过这次机会。
另外,DCEP如果能像其他稳定币一样运行到公链平台,事必对公链生态的繁荣,注入新的生机。
(4)钱账合一的链上新经济运转形态
数字币的始祖比特币网络,实现了这样一个系统:记账和钱的流动是合一的,记账和清结算也是合一的。DCEP或许拥有这样的潜力:将钱的流动路径,直接以记账的方式来制定,通过设置预付合约,转发合约等方式,将账目记录和钱的流动统一起来。解决掉一部分钱、账分离带来的问题。
5. 总结
在电子支付普及的现代,DCEP存在“脱裤子放屁”的嫌疑。电子支付无法覆盖的地方,DCEP去覆盖也很困难。同时DCEP的通行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并不会有太多的的推动力。但DCEP对加密和匿名的涉及,代表着的是数据时代人们对安全感(这种安全感的确实来自于信息时代,个人信息的赤裸裸)的需求,也注定它将引导一个后电子支付时代的到来。基于前面的剖析,笔者进行以下大胆的展望:
(1)由于匿名性、离线支付、覆盖成本、认证能力等因素,DCEP无法取代纸币。如果考虑废除纸币,纸币退出后留下的匿名需求空间就会被非政府匿名货币充满,进而带来非政府匿名币的大繁荣。需求总是在的,要不满足需求,要不装作看不见,没有第三条路。
(2)DCEP如果坚守M0,将没有太多自己生长的土壤,如果不想死,只能去抢电子支付(M1)的地盘。
(3)解决电子支付的匿名问题才是DCEP的唯一使命。其他的事情电子支付已经做得很好了,而且可以比DCEP做得更好。
(4)第三方支付将是DECP绕不过去的存在,并将作为DCEP和公众接触的渠道工具而继续存在。
(5)第三方支付依赖的记账体系,可能因为DCEP对匿名性的提出,而需要进行支持匿名性的重构。
(6)央行对于货币的管理将手段更多。商业银行将从权利方的位置,被一步步踢到单纯服务方的位置上去。
眼界有限,重在参与^_^。
6. 致谢
本文的部分内容和观点取自网上,衷心感谢任之劼博士、邹传伟博士、郭立冬老师、李天学老师、张光元老师、Sunrye、密码哥、程墨、议股茶香、狂潮等人文章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