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红楼以来,钗黛之争就十分激烈。清朝时一对挚友,两个都是当世名人,一人喜欢宝钗,一人喜欢黛玉,相见则坐论,每每不合,以致“老拳相向”。可见激烈程度。
“脂砚斋”评语中关于“钗黛合一”的说法:“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
小时候看到这里,十分不解,到底怎么个幻法呀?那个时候真恨不得穿越到作者身边去问个究竟。没事就左思右想,明明两个人,怎么会变作一个人了呢?
时光飞逝,慢慢地,我似乎领略出一些味道来,在此与诸位分享和探讨:
首先,根据批语,我们知道在后面的章节中(专指曹老的红楼),宝钗嫁给宝玉,并写下《十独吟》。诗的内容我们都不知道,听名字似乎颇为孤清,闺怨之情溢于言表。这一点其实不太像宝钗平时的性格和诗风,在前八十回中,她的诗内容多给人一种比较圆润含蓄的感觉。
红楼中多次提及作诗不可过悲之类,比如林黛玉的《桃花行》,宝玉就说太悲了,让她以后别再写这种。还有凸碧山庄中秋夜,凹晶馆与湘云夜联诗,有名的“寒潭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被妙玉听见,也说诗虽好,不宜闺阁,于是在后面给她们续诗,缓过来。
古人十分讲究“征兆”。比如琴弦断为不吉,灯花爆则喜事到。后主李煜酒后惆怅,写下千古绝唱《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醒来后便道自己寿数将尽。所以是忌讳这些的。
整个前八十回,屡屡作悲音的,是黛玉。
然后个人认为,《十独吟》,或许是贾府遭遇巨大变故,加上黛玉仙逝,宝玉的心也跟随死去,让宝钗更加压抑和痛苦。毕竟她是那么聪明的女子,怎么会感受不到?
我又斗胆猜测,宝钗嫁给宝玉后,宝玉频频回忆伤怀黛玉,是为一点;二人价值观和世界观迥异,相处的过程势必不太融洽,毕竟爱情和亲情友情是不同的,宝钗的心境发生变化,是为二点;在寂寞与矛盾中,圆滑如宝钗,或许,也逐渐懂得黛玉,更懂得宝黛的情,是为三点。
宝钗在前八十回,情感处于抑制状态,甚至吃冷香丸。从她提点林黛玉不要看西厢之类的“邪书”时可以看出,她的感情处于混沌雪藏的状态,包括给宝玉绣鸳鸯肚兜那段,也是潜意识的,她自己似乎并没有察觉。
至于端午后羞笼红麝串的回合,似乎也只是触动了她的感情细丝,可能她太理智。
所以,在她看来,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有点莫名其妙。直到婚后,朝夕相对,情感孤寂,两人对忆,只怕才逐渐懂得。
所以,她的《十独吟》,是混合了黛玉的情思,或者说宝钗黛三人的情感。
另外,黛玉和宝钗的现象和挺有趣,贾府中几乎没有人不喜欢宝钗,不管真的假的,唯有黛玉是公然不喜宝钗的,并以道家观点,谓之“藏奸”。相反,整个贾府喜欢黛玉的,就寥寥可数。在宝琴未来之前,二人是并列大观园出色女子第一,虽然袭人等多谓黛玉不足,然从兴儿跟尤氏姐妹八卦时,可以看出并未厚此薄彼的意思。
但是到八十回将结束的时候,事情陡然急转,钗黛居然成为好姐妹,薛姨妈还亲自搬去潇湘馆照顾。连妈都共享了,虽然这里不排除阴谋论。只是这时,黛玉已经向宝玉提及,常常觉得心酸,却无什么眼泪可流。
钗黛合好后不久,便是黛玉泪尽归西之时,细思极恐呵。两人的判词,偏与众人不同,别人是一人一首,她们则是两人共用一首。贾宝玉外又有个甄宝玉来看,难道二女真的实则一人?
关于“钗黛合一”这一点,我还想从宝钗和黛玉的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见下期:
浅谈《红楼梦》钗黛合一(下)
个人一些看法,如觉不妥,权当我抛砖引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