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李笑来老师在上海线下课上说,达到“财富自由”不是终点,下一步,他要研究的是“家族传承”。
上个月在朋友圈看到堂哥分享的公众号“傅氏大家族”,让我对历史上的傅家了解更多……
1979年的一天,河北省灵寿县北关村的村民傅红文,来到中国历史博物馆,捐出了祖上所著《明书》一套。
《明书》是清初太子少保傅维麟所著,因清朝廷禁止民间修史,《明书》只是在顺治年间刊印了有限的几套,对于国家来说无异于无价之宝。
傅红文把《明书》这样的无价之宝捐给国家,还是因为傅氏家族的家风。
河北省灵寿县北关村傅氏家族源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时期的锦衣卫指挥使,之后傅氏子弟多有在朝为官。傅家是不折不扣的名门望族,明清两朝人才辈出,曾出现过“父子双尚书”的盛况。就连以苛刻闻名的崇祯皇帝对傅家也青眼有加。他封赐傅家“三世如其官”,表彰他们为“三世中枢”,并敕建石牌楼以示恩荣。而傅家能有如此辉煌,离不开家风的熏陶。
傅氏家族讲究忠厚为人,耕读传家:耕,就是从事农业生产,养家糊口,安身立命,物质基础;读,是读书,明诗书,懂礼仪,修身养性,精神追求;耕与读的相辅相承,即学做人,又学谋生,这是古人经典的家教智慧,也是傅氏家族的家教之一。
优良的家风,也让傅家走出的数十位官吏个个清似水明如镜,无一人贪污,美名传遍全国。
而傅氏先祖留给后世的没有金银珠宝、良田万顷,只有一个皇帝敕建的石牌坊和无数封表彰功绩的圣旨。
三千多年来,傅氏家族始终遵循始祖傅说的精神思想,以道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逐渐铸就了历代相承的六大主要傅氏家风:
一、清直一节,品敦金玉
二、清正廉洁,勤政爱民
三、耕读传家,励志砥才
四、奋发图强,百折不挠
五、勤劳俭朴,乐善好施
六、尊祖敬宗,和亲睦族
每一个家风都源于一个动人的故事,从古至今,忠厚之心,生生不息。更难能可贵的是,不仅是河北省灵寿县傅氏,还有山东聊城傅氏、山东福山县傅氏、福建南安市傅氏、上海浦东傅氏……
尤其是江西傅氏,元末明初,因战祸频繁,鄂、湘、川、渝地区人口骤减,江西傅氏也随之开始第一次向湖广和巴蜀地区强制性迁移。之后又有数次迁移,做官和经商者,往全国各地的都有由于其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优越,后裔繁衍很快,如四川宜宾大塔傅氏等。
下面附上一段入川傅氏给江西傅氏的回信,蜀道难行,来回耗时几近一年:
蜀山虽奇,终不若九嶷之盘曲;锦水即秀,亦难胜三湘之濚洄。他乡故国之思,未尝不时悬于梦寐也。我傅氏自嘉庆己巳年达璥兄送谱来川,迄今几二十载。云山顿隔莫修尺素之书,桑梓云遥未奉辨香之敬。是西南异居几同牛其风也。幸而 达材贤兄念一脉之宗亲,通万里之情愫爰命。
松青寄书到蜀,越本年正月初四日,始抵汉州住宅,又分送以兰竹、香笋,意至厚也,情至浓也,悃悃欵欵蔼蔼。如之所谓千里分甘园蔬,直逾至味,百年修意家书,直抵万金。因谢其厚惠,览其姿心,叩其乡曲,始知父老子弟共奋风云,家敦五典三愤之训,人谱阳春白雪之词,将来人文蔚起,洵有增于家乘之光也,且达明兄与梦霖等将登仕籍,事业经纶,又安知不继金玉之品而绍霖雨之望也哉!
……嗟乎!一本之亲,不能聚首,九族之地何日同游,望洞庭兮,心戚戚!思岣嵝兮,泪涔涔!人孰无情,谁能遣此,而吾因之有感矣!
我们村的先祖是清乾隆年间由山东过来的,至我已是第十一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