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物原来也是有原因的

105/365《认知觉醒》读书笔记

少即是多,《见识》一书的作者吴军曾说:有人问我如何才能做到在短时间做很多事?我的回答恰恰相反,我会在短时间内少做很多事,只做一项。

读到这里我就想到了时间管理叶武斌老师教我们大家三只青蛙理论,也就是每天列出三件最重要的事情,先完成最大最难最丑的那一只青蛙,然后再去解决余下的。

也就是专注做要事。

高精力时先做最重要的哪一件,少就是多就是这样的道理。

再来说说稀缺性,许多人有囤物的习惯,比如说你看到商场打五折的提示,就忍不住刷卡把很多东西搬回家。

或者一听到今天最后一天,明天恢复原价,就忍不住把那件物品先抢回来,也不管它有用没用。

这纵然是因为缺乏安全感,但还有另外一种原因,就是因为稀缺性。

当我们在愤怒生气或者高兴的时候,那稀缺性就会忽然跑出来,让你做很多不明智的行动。

正因为如此,我们一定不要在自己有情绪的时候来做决定。

有这样一个故事:飞行员在遇见危机的时候,他首先做的事情是报告指挥员情况,这样做也就是为了避免稀缺性主导自己。

然后从多角度看问题,可以避免许多困扰。

比如说当你觉得自己陷入困境,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如果换一个角度,你会发现解决方案一下就出现了。

同样我们每个人视角,都只能代表一个维度,所以不能用同一个维度解决所有的问题。

这样我们就不会在自私狭隘里钻牛角尖,会多角度看问题会很平衡,睿智,思维聪颖。


如何解决知易行难的问题,很简单就是直接去做,你想象的东西在作出来的时候肯定不会如你想象中那么完美。

比如学骑自行车,你看人家骑时,两手掌龙头,脚踩踏板,很简单。

自己去骑时,你会发现重心或者是角度都会影响你骑自行车的顺畅,因此不要担心自己一开始做不好,而是要多尝试几次,多去做,也就是刻意重复的练习,这样才能够让自己大脑神经元更多的连接在一起。


这样能够把这些重复的动作,变成自己的能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