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的青海,风很硬,卷着细沙往车窗缝里钻。黎塰的喉间又泛起刺痒,他摸出润喉糖含上,玻璃罐里的糖块碰撞声混着车轮碾过铁轨的咔嚓响。作为土生土长的西安人,他在丽江生活了七年,早忘了西北的春天能把人喉咙里的黏膜都刮得发皱——就像此刻,羽绒服领口蹭过脖子时,都能听见皮肤干裂的细响
手机里的对话框停在凌晨三点,周慧说"西宁站出口右拐有棵沙枣树"。他盯着聊天记录里2018年底的第一条消息,那时他刚到泸沽湖半年,每天面对湖水在电脑上办公帮周边客栈做运营,刚刚适应高原多变的气候,因缘巧合加了这个青海妹子,出于半个老乡的亲近感,悉心指导她如何做好民宿。她的头像背景是门源的油菜花田,而他的朋友圈里全是客栈院子里的玫瑰,粉的白的红的,在湿润的空气里开得黏腻
列车进站时,黎塰的鼻腔被暖气烘得发痛。出口处的沙枣树果然光秃秃的,穿月白外套的女孩站在阴影里,围巾裹住半张脸。他认出那双眼——视频里总带着牧区的红血丝,此刻却像结了层薄冰。"慧慧。"他开口时嗓音沙哑,比微信里低了两个调,像被风沙磨旧的琴弦
表哥的SUV开得很快,暖气让黎塰的嗓子愈发不适。后视镜里,表哥用土语和周慧说话,他听懂了"阿爸""订婚""三月初八"。七年前刚认识时,周慧总说"西安和青海也算半个老乡",那时他还会纠正:"我已经很多年没待过西安了。"可此刻看着车窗外掠过的土黄色山峦,他突然想起小时候在老家住的老院子,夏天槐树下的荫凉,和丽江永远湿漉漉的石板路终究是两种水土
清真餐馆里,手抓羊肉的热气熏得他眼眶发酸。周慧摘下围巾,银镯子在灯光下泛着冷光:"土族姑娘嫁去外地,镯子要在火塘里烧三天三夜,我等了很多很多年,每年都说要见面的,但你来晚了,我可能明年要出嫁了。"黎塰的喉结动了动,润喉糖在舌底化出苦涩。他想起去年聊天时,周慧说有空想来丽江看下民宿运营氛围,顺便见个面,那时他正给玫瑰修枝,雨水顺着塑料棚滴在脸上,像隔着重重大山的眼泪
饭后沿着湟水河走,冰面下的水流声闷闷的。周慧递出红绸包时,他的手指在口袋里攥紧了润喉糖的包装纸。"不用你说,其实我早该懂的。"他望着河对岸的清真寺院,圆顶在暮色中像块褪了色的灰蓝头巾,"上次语音你咳嗽了半个月,我就该知道,这里的空气容不下丽江的湿,我将来无法回到大西北生活了……"
周慧猛地抬头,细长的眼睛里闪过惊讶。黎塰笑了笑,喉咙又痒起来:"漂泊十一年,没在西安过过冬季,早忘了什么样。从泸沽湖到丽江,七年了,那边待久了,回西安探亲都要带加湿器。去年除夕在钟鼓楼,风一吹嗓子就疼得说不出话——你看,连我这个西北人都成了异乡客。"他摸出玻璃瓶,里面是她去年没敢种的玫瑰种子,"就像这些种子,就算埋在青海的土里,也只会在发芽前被旱死。"
远处的唤礼声传来时,周慧的眼泪终于落下来。她手腕上的银镯碰到黎塰的袖口,凉得像湟水河的冰。"我阿爸说,沙枣树根能扎进石头缝里。"她哽咽着,"可你知道吗?你第一次给我寄玫瑰苗时,我偷偷种在院子里,每天浇三次水,最后根烂在了盐碱地里。"
那晚黎塰住在酒店,对着天花板数暖气管道的滴水声。喉间的刺痛提醒着他,这片土地连呼吸都带着棱角。凌晨狂风大作时,他摸出手机看2020年的雪景视频:周慧站在经幡前,睫毛上挂着冰晶,身后是她阿爸的牦牛群。那时他觉得她像高原上的格桑花,坚韧又美丽,直到现在才明白,格桑花从不需要温室,而他早已习惯了丽江的暖房
第二天清晨,牛皮纸袋里的糌粑带着青稞的粗粝,字条上的字迹被泪水洇开。黎塰嚼着糌粑,喉咙被麦麸磨得发疼,却突然笑了——原来有些告别,早在他决定离开西安的那年就写好了伏笔。表哥送他去机场的路上,他望着车窗外飞驰的沙丘,想起周慧说的土族谚语:"沙砾里长不出玫瑰,但沙枣树能接住所有的风沙。"
回到丽江的那天,客栈的玫瑰开得正盛。黎塰把青海带回来的沙枣种子埋在院角,手指触到丽江湿润的红土,突然明白自己和周慧就像两株植物:她的根须深扎在盐碱地,而他的枝叶早已习惯了滇西北的雾。喉咙的刺痛在温润的空气里渐渐消退,他摸着玫瑰带刺的茎,终于懂得有些遗憾不是不够勇敢,而是风土地貌早已在两人身上刻下了不同的年轮
几个月后,周慧的订婚照出现在朋友圈。她穿着土族传统服饰,银镯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身旁的男人捧着沙枣花枝。黎塰在评论区留下一颗沙枣的表情,转身给院角新长出的沙枣苗浇水。丽江的雨丝飘在他脸上,远处玉龙雪山的雪水潺潺流淌,带着某种永远无法抵达的温柔,流向各自的宿命
而青海的春天,来的相当晚,周慧摸着未婚夫新栽的沙枣树,突然想起黎塰离开时留在她掌心的润喉糖。糖纸在风沙中发出脆响,像极了那些年他们隔着屏幕说"明年见,明年一定要见"时,玫瑰花瓣落在丽江青石板上的轻响——有些约定注定要被风沙吹散,却让各自的土地,在沉默中长出最适合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