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8

海归硕士宅家啃老,责备尿毒症母亲溺爱毁前途:我凭什么惯你的强盗逻辑


01/不知不觉全民开始埋怨起“原生家庭”了!

 

近日一则新闻,迅速在各种头条和公众号刷屏。

48岁的大卫,加拿大华铁卢大学的工程硕士,2012年回国后,一直不肯工作,天天窝在家里,靠着母亲的接济度日。

而82岁的丁阿婆患有尿毒症,为了省钱,每次去医院透析只坐公交车。

但儿子,从未因此而内疚,反而将种种不顺归因于母亲从小的溺爱和样样包办。

阿婆极度自责,抹着眼泪说:“我毁了你前途,我有罪……”


曾几何时,“原生家庭”的概念被大家了解,并迅速蹿红。

一时间“原生家庭决定论”甚嚣尘上,08年在豆瓣上成立的“父母皆祸害”小组,粉丝不下十几万,成为了子女讨伐父母的公开场所。

组内成员统称“小白菜”,源于那首“小白菜呀地里黄呀”的歌词。他们多是青年,不乏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言语中充斥着愤恨,甚至暴力倾向。

在主流媒体曝光和批评后,该小组已经关闭,但直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豆友强烈要求加入。


2018年某机构对网上近1万人的调查显示,有超过65%的人认为原生家庭对人生有决定性的影响。

2016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8.1%的受访者对自己的原生家庭抱有痛苦(12.4%)、厌恶(8.5%)、淡漠(7.2%)的感觉。

不仅是这些人,似乎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对原生家庭有所埋怨,习惯性思量着原生家庭给自己留下的或深或浅的烙印,与父母心生嫌隙的状况不断发生。

上到娱乐明星,下到平民百姓,家庭反目的悲剧怎么就愈演愈烈了呢?


 

02/我们为什么会习惯性的埋怨原生家庭


“自利偏差”容易让我们推卸责任,嫁祸他人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自利偏差”。

就是说人们倾向于把好的事情和结果归结于自己的功劳,而把坏的事情和结果归结于他人、环境、运气等外界的不可控因素。

例如,工作取得了好的业绩,你会觉得是因为自己的努力付出和聪明才智,业绩惨淡,则会习惯性地责怪同事的不配合、客户的刁难等。

这种认知偏差的好处在于,可以保护人的自尊和良好的自我概念,让个体不会轻易的因饱受打击而痛苦。

然而,一味使用这种防卫机制的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挫折让我们更容易失去理智,滥用自利偏差

在受到重大挫折或碰到人生危机的时候,人们会更容易滥用自利偏差去解释发生在生活中的不如意,更容易扭曲事件的真实成因。

18年初的轰动新闻,高考理科状元、北大学子、美国知名学府研究生王猛(化名),书写万言长书与父母决裂,12年不回家过春节,6年未回家。

就万言书反映的情况来看,父母的教育确实存在诸多偏颇。

但仔细探究会发现,王猛与家人断绝关系前后的几次重大情绪爆发点与其人生的几次不顺经历是相吻合的。

后来他在学业、工作、出国中倍感吃力,多次受挫的王猛,在一次与心理医生的沟通后,最终将所有的问题归给了原生家庭的教育,开启了长达六年的父子决裂。

人们更容易关注创伤信号,而淡化美好记忆

据王猛父母的描述,原来的儿子不是这样的,从小学到上大学都是正常的,有什么问题想法都会给父母说,回家也会说学校里的情况,甚至还会做几个新菜。

而后来的王猛,惊人地记载下了从小学到现在所受的每一次创伤。幼儿园妈妈逼迫穿长裤、二姨的一句嘲笑、导游的一句玩笑都会对他产生极大的打击。

伤痛掩盖了父母一切的关爱,最后留在他心底的就只有怨恨了。

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徐凯文说,人更能关注到危险的信号,所以创伤记忆往往印象更深刻,也因此会淡化掉生活中美好的记忆。

回头看丁阿婆的儿子大卫,木小铎注意到,大卫42岁才回国,虽然在国外几十年的情况我们不得而知,但如果是因为原生家庭的教育问题,大卫不可能在国外坚持了那么久。

必定是人生遇到了某些挫折,在创伤记忆与重大挫折的双重作用下,才会促使他一味地把问题归于原生家庭。


03/ 过分看重原生家庭的影响是人生的死胡同

 

心理学中还有一个概念叫“归因理论”——外部归因/内部归因、可控/不可控。

原生家庭决定论者是典型的“外部-不可控归因”模式。

就是,将问题的原因归结为环境或他人,且问题的症结视为是固定不变、无能为力的。

“我成为现在这个样子都是父母教育的错,而父母的错误已经犯下了,无法改变,因此我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顺受这样的结果。”这是原生家庭决定论者最长有的心态。

南京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飞特别强调:“在咨询中非理性地将问题归因为原生家庭,是违背心理咨询‘助人自助’的基础性原则的。因为,一旦引导来访者把问题归结为原生家庭,对来访者来说是无解的”。

过分使用这种归因模式虽然消解了内心的焦虑,但是,十个人有九个将会走进深渊,而无法自拔。最终的结果是被动接受、怨天尤人、逃避困难,而这是非常可怕的。


04/你只知道“原生家庭”,却不知道其影响的有限性。


其实,在国外原生家庭理论并不那么受重视。

“原生家庭”这种说法的源头来自于经典精神分析学派,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弗洛伊德。

而在美国,美国心理学会APA会员中,长期关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人数不足会员总数的10%

2007年宾夕法尼亚大学以2056个在美国儿童保护局因遭受虐待忽视而记录在案的儿童为样本,发现14%的孩子在心理健康、学业表现和社会能力这三方面均可以有良好的表现,另外37%~49%的孩子至少在一个方面能有很好的发展。

日本心理学家加藤隆胜的研究显示,家庭生活对个体价值观的影响仅占14.1%—20.3%,社会的影响、书籍、老师、演讲、电影等都深刻地影响着个体的价值观。



05/接受父母的不完美,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

 

《请回答1988》中的德善,家里排行老二,跟所有家庭中的“老二”一样,经常被父母忽视。

在十八岁生日的时候,她终于爆发了,愤怒地说我再也不要和姐姐一块过生日了,我想有我自己的蛋糕。

还有,我也很想吃世界杯冰淇淋,你们为什么从来没有给我买过;我也想吃鸡腿,谁不知道鸡腿最好吃。

说罢,夺门而出,留下惊愕中的父母。

德善生日的当晚,终于开窍的父亲,默默地在商店门口等她,他偷偷为女儿买了蛋糕。

等德善过来后,爸爸轻轻地拉着她坐在长椅上,这时爸爸说了一句让我落泪不止的话。

他说:“德善啊,爸爸妈妈对不住你,是因为不知道,因为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有很多事情也是后知后觉,所以,我女儿稍微体谅一下好不好”。

后来的德善,消除了与父母的隔阂,原来最不受疼爱的女儿,成了爸爸妈妈最暖心的小棉袄。

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是啊,为人父母,都是头一遭,这项工作的职责重大,没有太多成熟的经验,风险却无处不在,生疏而惶恐。

而且从时代背景来看,六七十年代的父母们,没有太多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信息也较为闭塞,只有报纸可读,哪有像今天这样的资源去学习教育理念、探讨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

然而,每个子女心中都有一个完美的父母形象,在子女心目中,父母是山一般的依靠,有水一般的柔情,会关注我们的每一个心理创伤,回应我们的每一个需求。

但是,这种“完美父母”是不可能存在的。

也许,正是这种心灵上的反差,强化了孩子的不满情绪。

因此,当你认识到这一点时,也就能够对父母的失职,有所宽慰了。


06/宽恕父母,是成年人在原生家庭里要学会的最后一门必修课


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徐凯文说:“对引起我们创伤感受的其他人,我们可能只是“恨”,但对父母,我们是“怨恨”。你需要认识到,你的“怨恨”的背景其实是“爱”,如果没有这个“爱”的话,谈不上去“怨”他们“。

所以,因爱而起的问题,也必须由爱来解决。

著名演员陈坤,7岁时父母就离异了。

从那时开始,他就不喜欢说话,只喜欢看书、画画、下围棋。

看着母亲的辛劳,看着母亲把盒饭里的肉留下来给自己吃,陈坤对父亲的埋怨越发的积累。

他觉得这一切都是不负责任的父亲造成的。

“那时候我甚至祈祷让父亲生一场大病,这样他就会得到教训,就会知道自己做错了事。”

出名之后的陈坤,依然很少跟父亲来往,直到04年,陈坤回重庆老家,宣传自己的新专辑,他终于跟多年未见的父亲见面了。

当70岁的父亲亲自煮汤端给他喝的那一刹那,陈坤突然间明白了:

这么多年来他从未割舍过对父亲的爱,只是想走近又不知道如何走进罢了。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是无法言喻的,也是断然割舍不掉、掩饰不住、埋葬不了的。

因为,那是源自血脉深处的基因相吸、情谊相融的必然结果,那是上苍的既有设定。

后来他说:“父亲可怜就可怜在有一个像我这么有计较心的儿子,我不断放大他的坏,当有一天我成为父亲的时候,我发现他也没有那么多犯错的地方“。

现在,陈坤跟爸爸的关系挺好的。

为爸爸买了房子和车,有什么事情也会跟爸爸讲,尽力填补这么多年来父子间的空白。

面对多年亏欠的儿子,父亲也主动地试着走进,时不时会炖上陈坤最爱喝的汤,去探班,听他讲最近的见闻和体会。

每每喝着父亲带来的汤,听着父亲的轻声笑语时,陈坤都会庆幸,自己终于扔掉了压在心底多年的一个包袱。


我们看到,对于原生家庭的过犯,王猛选择了决裂,大卫选择了愤恨死磕,德善选择了破除隔阂,陈坤选择了重归于好……

你的选择又是什么呢?

无论你做出何种选择,木小铎都想和你分享的是:

爱的能量是广博而深远的,一个人爱的深度决定着他生命的厚度。

父母和子女之间,唯有爱才应该是代际之间永恒传递的价值体。

宽恕父母,是成年人在原生家庭里要学会的最后一门关于“爱”的必修课。


有感动,请微信搜索公众号【木小铎】,微信ID:muduo1225,一起围炉夜话,共暖此生.


�*t�TJ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076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658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732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9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9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98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601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48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97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114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78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53评论 5 33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85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4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80评论 2 367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39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丈夫频频外遇,我却习以为常,这种婚姻有价值吗? 丈夫年年有外遇,我却推波又助澜 今天有倾诉者给我反馈这个故事,我看...
    融汇铸情分离与修复阅读 322评论 0 0
  • “妈!我回来啦!”李可淳一进门就冲进厨房紧紧抱着妈妈。李国强笑咪咪提着行李箱跟在后面,“这下好啦,你妈可开心啦,你...
    洛龄阅读 379评论 0 0
  • 和陈先生吵过许多架,多半是因为陈先生的妈妈。交往之前提出一定要双方父母同意才开始交往,陈先生那时候含糊其辞,后来的...
    leslie0451阅读 91评论 0 0
  • 今天写这篇推文主要来论述一件事,就是元宵节才是我们大天朝自己的情人节好吗,并且是特地给单身汪们准备的一台仪式...
    二虫子阅读 317评论 2 1
  • 徐双红第一周功课。 由火光联想到爱与光明。 当有人说:我要寻找光明。说明是活在黑暗中呢。才需要寻找光明,活在光明中...
    艾彼迎阅读 41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