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走路不稳吃药没用?中医:小脑萎缩病根不在脑,而在肾精亏虚!

当步履日渐蹒跚,当平衡能力不断下降,小脑萎缩患者的生活质量往往每况愈下。西医常用营养神经药物对症治疗,但不少患者发现,药物虽能短暂改善症状,却无法阻止病情进展,甚至带来胃肠不适等副作用。那么,中医如何看待这一难题?又有什么独特的解决之道?

中医:失衡不止在"小脑",更在"肾精"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提出"肾主骨生髓",而明代医家张景岳在《类经》中更明确指出:"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李俊才医生在临床中发现,小脑萎缩多与肾精亏虚相关,但其根本往往源于肝肾同亏。肾精亏虚源于先天不足或久病耗伤,髓海失养则因精不化髓。

两者相互影响,使得脑髓空虚,神明失养,最终表现为平衡障碍。若不填补肾精,单纯营养神经,犹如无本之木,终难见效。

典型案例:

曾接诊一位58岁男性患者,行走不稳五年余,近一年加重伴言语不清。西医诊断为小脑萎缩,服用营养神经药物后出现胃脘不适,疗效不佳。

初诊见症:步态蹒跚需搀扶,言语含糊,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舌淡少苔,脉沉细。

此乃典型"肾精亏虚证":

肾精不足:舌淡脉沉、腰膝酸软,显系肾精亏虚,髓海不充

脑髓失养:步态不稳、言语不清,提示神明失养,功能失调

兼证表现:夜尿频多、头晕耳鸣,表明肾气不固,清窍失荣

辨证施治:补肾填精,益髓荣脑

遣方以《景岳全书》合《医宗必读》内方剂化裁:

补肾梯队:熟地、山茱萸填补肾精,枸杞子、菟丝子阴阳双补

益髓组合:龟板胶、鹿角胶血肉有情之品,紫河车大补精血

醒脑要药:远志、石菖蒲开窍醒神,益智仁增强脑力

固本枢纽:杜仲、续断强筋健骨,使精有所附

疗效:首疗程:头晕减轻,夜尿减少,行走稍稳

三疗程:言语较前清晰,可短距离独立行走

巩固期:加入人参、灵芝补气安神,随访一年病情稳定

中医的优势在哪里?

整体调节:不只营养神经,更补肾精、益脑髓、强筋骨

标本兼顾:根据精亏程度调整用药(如阴虚加女贞子,阳虚加巴戟天)

这位患者的康复历程印证了明代医家李中梓"肾为先天之本"的理论。对于小脑萎缩,中医通过"填精-益髓-荣脑"三步疗法,既能改善症状,又可延缓疾病进展。若您也受平衡障碍困扰,建议尽早就医辨证,切勿延误治疗时机。

文仅供参考,个体情况不同,实际用药请遵医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