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过年,人们便会开始制定新年计划和目标,往往当时信心满满,并在脑海中想象,自己实现目标后的样子。
可事实却是,刚开始每天会按时完成计划,坚持一段时间后,热情消磨殆尽,一切都会不了了之。
这时,不少人都会自责:为什么自己的自控力这么差?一点毅力都没有,做事总是半途而废......
难道真的是毅力和自控力的问题吗?
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下,长期坚持做一件事情的秘诀。
01 看清机制,增强做事的信心
任何行为背后,一定有动机!任何事情背后,一定有机制和规律可循。
清楚了规律,明白了机制,便可以增强一个人做事的自信心。
比如,不少人不能做到早起,主要的原因是不清楚早起形成的真正机制,只好依靠意志力早起。
可凡事单纯地依靠意志力,是盲目的,它决定不了事情的关键走向。
当一个人真正了解一件事情的机制后,便能做啥成啥,无所不能。
突然想到,我从2016年~2021年,坚持跑步5年,2022年怀孕后,才停下来。
为什么能够坚持这么久?
因为我知道了,运动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而且可以健脑,提升做事的效率,愉悦心情,让人生更加幸福。
另外,读了《认知觉醒》这本书后,我知道了人类的大脑是由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这三重大脑构成的,明白了人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急于求成、缺乏耐心、无法专注等,都能从中找到合理的解释。
这种明白机制后的恍然大悟,让我对人类的天性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并拥有了不断学习的愿望和信心。
所以,做任何事情之前,先不要着急制定目标,而应该想想,这件事情背后的机制是什么?
当我们通过机制看清楚一件事情的好处,并从中感受到愉悦时,自然会长期坚持做下去。
02 寻找意义,加强做事的动力
“意义”一词出自《谷梁传》“殆其往而喜其反,此致君之意义也”。意义,指的是事物存在的原因,作用及其价值。
做事时,若我们不知道做这件事的好处和价值,内心自然不会接受,更不会长期坚持。
在书中曾看到一个故事:
有个人坚持早起5年,因为大家都说早起是个好习惯。
但5年后的某一天,他突然不想早起了,因为他始终不知道早起对自己到底意味着什么,甚至都不知道用早起的时间干什么。
足以可见,若我们只看到目标,就只会为做而做,动力不会持久。
可若我们能够看到目标之外的更多意义,就会动力满满,长久坚持。
我现在写作已经有3年半的时间了,为什么能够坚持这么久呢?因为写作对我来说,不只是输入、思考和输出,而是我想通过写作,让更多人的成长,从而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要是有人能够从我的文字中,感受到力量,并且进一步做出改变,那么,我会终身坚持写作。
一个人心里想着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会不断地在实践中靠近和成为。
所以,当你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先思考,做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你想给他人乃至这个世界,带去怎样的价值?
一旦调动潜意识,你的心理成长就会快速前进,内在的自我建设好之后,自己就会形成特有的价值观,主动去做事,而不是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
俗话说:"生活的意义在于无尽地探索未知的东西,并不断增加知识。"
积极主动,找寻意义,而不是只看目标,你做事的动力会越来越强。
03 感受好处,持续做事的时间
一件事情,看清了机制、找到了意义后,难免会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都只会在日复一日中,被烟消云散。
比如,有的人刚开始每天读书,信心满满,但时间久了,感觉肯定不如刚开始那样兴致勃勃了,之所以还在坚持,是为了不让自己产生内疚感,不想被别人嘲笑自己言行不一致。
怎么办呢?
那便是转换角度,把注意力放在好处和收获上:每阅读一次,就可以让自己的认知更加高级;每写作一次,就可以让自己的思考力更深入;每运动一次,就可以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
当一个人开始刻意地关注好处时,阻力会变小,做事就会更加持久。
我刚开始写作时,只是自己埋头写,根本不会思考写作的好处。
后来,有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写作就像是例行公事,每天就一直这样写,也看不到什么希望和结果,甚至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想放弃。
可又碍于坚持了这么久,若放弃的话,简直太可惜了。
于是,我便把写作的好处写在了纸上,并把输出的文章,发表在公众号和今日头条上,没想到竟收到了不少人的正反馈。
这也更加坚定了我持续写下去的决心: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影响更多的人,突破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当一件事情能够让他内心感受到愉悦时,他便会毫不犹豫地坚持做下去。
所以,真正的高手,在做事情时,都会敏锐地找到一些好处,从而让自己的人生飞轮持续地转动下去。
写在最后
俗话说:“人生最好的模式是长期乐观、短期悲观、当下愉悦。”
我们应该看清机制,避免盲目努力;寻找意义,注入长久的动力;感受好处,体验当下的愉悦。
如此,我们才能在做事中,增强信心,提升动力,减少半途而废,成为一名长期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