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休息时,插着耳机听着喜马拉雅《77的日常》中一段音频,这是行动派创始人琦琦的音频,近30分钟的音频,有一段话我记得很清楚:友谊需要滋养。
还记得有次我跟朋友吃饭,他提到:以后,朋友间的友谊和关怀应该会胜过亲戚间的感情。当时我点点头表示认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跟我一样的经历,在我家族中,因为父母辈的兄弟姐妹很多,直接延伸到我这代的表姐表兄堂姐堂弟的亲戚非常多,然而,真正联系亲密的少之又少,甚至有很多亲戚犹如陌生人般从未见过,从未联系过。陪伴最多的除了最亲密的家人外,最多的就是朋友啦。朋友的关系需要呵护与培养。
我不是一个主动型人,曾经我妈妈说倘若一个朋友不联系我,我是极少主动联系对方的,曾经在我的观点里,认为如果对方不联系我就意味着可能对方不需要我吧。这是一种消极的心态,并非可取,时间久了感情也就淡了。有次是一位朋友约我出去相聚,她问我是否平时主动联系朋友?我回答:不会,几乎很少。接着她说:“以前我也是很少联系,结果发现不联系后越来越淡了,淡到快要忘记了彼此,后来醒悟后才开始去联系,隔一段时间约出来吃个饭聊聊天之类的,算是培养感情也是互相交流想法,其实是有帮助的。”
回到开篇的话题,如何才叫做滋养呢?说点自己的看法吧,欢迎交换更多你的想法。
第一点,保持联系。
电话、微信、哪怕是朋友圈评论都算是一种联系的方式。朋友算评论也是一种关注,这是同学曾经告诉我的,联系不一定代表电话和微信,有时候朋友圈也算是一种关注,你的评论或者点赞证明你至少还是在关注着她,并非如陌生人一般。联系即是表示自己的关心,也是一种聊天形式,无论如何在你自己看好的朋友里,希望不要断了这份友谊。
第二点,力所能及的帮助
这种帮助并非指物质上的帮助,也包括精神,心灵上。比如,心情烦躁,工作失利时候,有个人帮你开导指点迷津会让你豁然开朗。慢慢我发现,你现在能够经常保持联系的朋友,大抵都是能够从他/她那里获得什么,或者别人可以从你这里获得什么,有一种“利益”存在,这并非是一种贬义词,或者消极的看待,在我看来应该作为一种正视的观念看待,如果你能够给别人带来什么。帮助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靠行动力主动去帮助,一种 是自身的影响力影响了别人,不要刻意去说,去要求,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形成。在我看来,第二种远远超过第一种,是较高的境界,这样的人人文修养已经具备很高的境界,影响着别人,心态“随缘”。我们常说的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大抵就是自身修炼到什么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