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赵昚心想:如果岳飞还在该多好啊!

赵构没有儿子留下,而且靖康之耻赵宋皇室被一锅端,他连个亲近的子侄都没有。

对于这一点,他早有打算,早早地就从宋太祖赵匡胤一脉找到了一个叫赵伯宗的孩子,于公元1132年召进宫中抚养。这个孩子,时年5岁。

30年后,赵伯宗35岁,已经改了两次名,先改作赵瑗,后改作赵玮,而到了1162年5月,被册封为皇太子时,他的名字最终敲定,赵昚(shen,四声)。

科普下这个昚字,古同谨慎的“慎”,倒是个好字,多用于名字,寻常文献少见,所以我也是最近才认识这个字。原因是读到了一首诗: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作者是盛唐诗人,刘昚虚。诗无疑是好诗,读来凭空生出十分悠闲。名字也是好名字,慎虚,千万谦虚的意思。但怕就怕谐音梗。各位以后需要给孩子起名字,千万注意闪避谐音梗。不过,话说过来,全唐留名的两千多诗人,寻常人能记住名字的寥寥可数,但刘昚虚这个名字,我打赌各位今后可能不太容易忘了。

话归正传。

被立为皇太子之后,不到一个月,宋高宗赵构,以不想上班(倦勤)为由,传位给赵昚,于是赵昚成为南宋第二位皇帝,史称宋孝宗。

高宗为什么要退位呢?

无聊可能是一个原因,生不出儿子,后人还编排他可能不举,如果是真的,那就更没意思。

另外一个原因,我们注意一个时间点。

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篡位后,撕毁和议,兴兵南征,当时宋朝全无防备,陷入一片混乱,高宗又想故技重施,逃跑海上。好在天不亡宋,送来一个书生虞允文,在采石矶这里重整军马,大破完颜亮,这才搅黄了高宗的旅游计划。

岳飞被他杀了,韩世忠死了,刘光世死了,张俊变成了一条狗参与谋害岳飞,也死了。能打的都没了,换来的和议,金人却说撕就撕,赵构也是心累。

算了,算了,这烂摊子丢给赵昚吧。我猜这也是一个原因。

不管什么原因,赵昚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

和平没有了,能征善战的大将没有了,境内困扰宋朝近二百年的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仍在,和平没有让老百姓的负担变得更轻,相反兼并一往而深、积重难返。

赵昚准备破局。

他首先召回了主战派隐退十余年的老臣张浚,此张浚非彼张浚也。

这个张浚,早期指挥平定过在临安发生的苗傅、刘正彦兵变,有护驾之功。

指挥过川陕战役,最终在富平之战被金兵击败,但他手下的将领们,像吴阶、赵开等人,后来成为川陕一道抗金的主要将领。

在公元1135年的北伐中,以右相的身份都督诸路军马,岳飞、刘光世、韩世忠名义上都得听他指挥。但在后来,出了淮西军变这档子事儿,一度引咎辞职。

后来逢大赦官复原职,但又作为主战派被罢黜多年。

基本上,这是一个杨镐式的人物,没少指挥大战役,但每次都败,显然带兵有上限。

但没办法,没有人可用,张浚已经是南宋当时最拿得出手的军事将领了。

接下来,赵昚为岳飞平反,官复原职,赦还岳家被流放的家属。

这个事情很值得玩味。因为这个事情很敏感,高宗还活着,即便死了,以子改父,也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压力,但赵昚竟然办成了。一个可能是赵构良心发现,一个可能是赵昚的掌控力已经超过了赵构,后者则可为赵构退位的另一个原因。不过,真相可能更接近前者,赵构与岳飞初期的君臣际遇还是很值得称道的,而平反诏书,又是打着赵构的名义。

之后,公元1163年,赵昚任命张浚为北伐主帅,展开了隆兴北伐!

北伐军初期取得了一些胜利,一度收复灵璧、虹县、宿州(治所符离)等地,如下图。

随后,金国反攻。然后张浚不能御下的老毛病又犯了。

大概是这么回事儿。

李显忠和邵宏渊两路进兵,李显忠取灵璧,邵宏渊取虹县。李显忠攻势凶猛,迅速拿下灵璧,但邵宏渊的虹县却迟迟不下。

李显忠派金国降兵去虹县劝降,算是帮助邵宏渊打下了虹县。这时候,李显忠建议乘胜攻击,攻下宿州,但邵宏渊反对。

无奈之下,李显忠自己单独进攻。作为北宋末年过来的抗金将领,李显忠确实能打,一举攻克宿州。

但这时候,金军的反扑也来了,大军围了宿州。李显忠击败了金军的第一波进攻,但没抗住第二波,最终败退。而邵宏渊在其中,几乎充当了看客的角色。

宿州最终失守,隆兴北伐宣告失败。败于邵宏渊与李显忠的失和。

当然,这是表面上的,以当时南宋能动员的兵力,脱离了淮泗之间、河流纵横的地利优势,继续北进,面对金国骑兵,最终恐怕也要失败。

所以,根本上,这次北伐的意图,恐怕是以战求和。战场上打得好,和议的筹码就能好一点。

而此时此刻,南宋只有被动求和一途。

隆兴和议,秦州、商州、唐州、邓州、海州、泗州,这些州有的是实质占有,有的不是,但这一次在和议中都被割让给金国,全部变为金国的合法占有。

不称臣了,改称侄儿。

岁贡不叫岁贡了,改叫岁币。原来要30万,现在改为20万,算是占了点便宜。

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很难得到。

隆兴和议后,主和派重新抬头。也好,只要双方能遵守和议,在根本打不过的情况下,维护和平,与民生息也不错。

而孝宗皇帝在这方面做得不错。

他裁退了不少官僚,减少了高级官员的恩荫(子侄用人国家给安排工作)人数。

他还改革军制,不再养大量的常备军,而是推行义兵制,忙时耕种,闲时练兵,这样就减轻了军队消耗。

他还进行了一些临时性减税措施,直接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

大体上,孝宗是个有进取心,也能励精图治的皇帝。在他执政期间,是两宋百姓税负相对较低的时代。

这样一个对内对外都有战略思维的人,设若有名将可用,力图恢复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岳飞还在,该多好啊。生于1103年的岳飞,在1162年,也不过59岁!

可惜没有如果。两宋常常如此,神宗想打仗,没有钱;孝宗想打仗,没有将。于是只能让辽或者金一直骑脸上。

公元1189年,在高宗赵构去世两年后,赵昚传位给儿子赵惇,也做起了太上皇。

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到底也认命了。

五年后,公元1194年,赵昚驾崩,年六十八!

我是不明山人,正在写简明中国史的不明山人,欢迎关注公众号——不明山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者:董存亮 2007.12.14 绍兴十年五月,金兵分四路大举进犯南宋,刘琦告急。宋高宗急调名将岳飞救援,收复了...
    董存亮阅读 3,182评论 0 4
  • 第二部 第七节 反腐倡廉与隆兴北伐(2) 张浚进京了,骑着快马,带着当年的豪情。看着沿途地方官自发整肃官场的动作...
    狼2639阅读 356评论 0 1
  • 第二部 第八节 高宗及庄文太子之死与隆兴和议与三子夺嫡 PS:隆兴北伐前,宋对金是称臣而非叔侄,特此更正。 隆兴...
    狼2639阅读 451评论 0 1
  •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每天的时间似乎变得越来越零碎,手上,脑海里的东西似乎是越来越多;或重要的、或没有意义的,...
    0f5fbe338d53阅读 340评论 0 1
  • 虽然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可是连续几天的阴雨天气,气温还是在零上几度徘徊。 “真是个鬼天气”。我边哈着气取暖,...
    c7a374aa9ef1阅读 12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