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推论:
人=吃饭+睡觉+上班+玩
猪=吃饭+睡觉
代入:
人=猪+上班+玩
即:人-玩=猪+上班
结论:不会玩的人=会上班的猪
❶
我的朋友,是一家创业公司的老板。
他有一个神技能——说睡就睡。
别说是几小时颠簸的车程,就算是十几分钟的会议休息时间,他也能说睡就睡,怎么都吵不醒。
而且还解锁了各种pose,站在睡、坐着睡、趴着睡、就差睁眼睡了。
等他休息完重新投入工作的时候,整个人眼睛都发光,就像打了鸡血。
不仅仅是他,我发现,越是高效的人,越擅长抓紧一切时间休息。
克林顿当年当总统的时候,一天要工作12个小时,每天晚上只睡5个小时,但多年以来,他始终坚持着午睡的习惯。
罗斯福也一样,尽管美国总统的行程实在令人心力交瘁,但只要有空闲时间,他都会坐在沙发上闭目养神。
当年叱咤风云的拿破仑,传说他每天只睡4个小时,在作战前睡的时间更少,但他却十分擅长休息,就算是5分钟的间隙时间,他都能美美的睡上一觉。
这些大BOSS,他们的工作压力和繁杂事务可不比正常人少,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会休息。
随着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会休息”显得尤为重要。
人都需要一个小小的空间,能让铠甲下的灵魂得到放松,享受短暂的休憩和片刻的安宁。
“休息”变得和沟通、交流、时间管理一样,成为工作能力的一部分。
❷
看美剧《纸牌屋》的时候,觉得主角真心不容易,白天在外面,跟各路神仙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晚上回到家,还要面对家里那个强势的老婆。
他的生活让人又烦又焦虑。但他一直坚持着一个爱好:打电子游戏。他乐在其中,那就是他休息的方式。
我有一个创业公司的朋友,刚创业总有忙不完的事,干不完的活。我在旁边光看着,都能感觉到他的焦虑和压力。
但他有自己的解压方式:骑摩托。
每天忙到半夜,他总会腾出半个小时时间,围着河边骑行一圈,他说那是他一天中最自由最轻松的时候。
见过很多传统意义上的牛人,他们就像是高速运转的机器,在繁忙的工厂里,日月不停的运转。
但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给自己解压。
跑步、听音乐、打篮球、看电影、睡觉等等等等。
每个人的解压方式都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总会在这些方式中,放下包袱、储蓄能量,用这样的方式,暂时忘却压力和烦恼。
所以休息过后,他们总会有更多能量、更充沛的精力去迎接接下来的压力,休息过后,又是一个电量满格的战士。
❸
如果给你时间,你会怎么休息呢?
你可能会说:休息谁不会啊?
没事追个剧,刷刷抖音微博,约上几个朋友撸串吃宵夜,去唱K蹦迪,能怎么浪就怎么浪……
但等你重新开始一周工作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那是休息吗?怎么反而更累,更不想上班了。
国庆长假,正是休息的好时候,你想好好放松一下,去看看世界,去追求一下诗和远方……
但可能等你还没到景点你就后悔了,舟车劳顿就算了,那哪是去玩啊,分明是去添堵的。
人山人海的景点,把你堵在景区门口好几个小时,还说看风景呢,连门都进不去,这感觉就像……身体被掏空。
我们总是盼望着节假日的到来,但是在假期过后,很多时候并没有得到想要的效果。
这些所谓的休息,不仅没给你充电,反而还消耗了仅剩的能量。
导致我们会感到异常疲惫,一想到上班就会莫名的失落。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长假过后,会得“假期综合征”了。
因为压根没休息够。
❹
但你别误会,我不是让大家不要去玩。
我也喜欢玩,我也熬夜斗地主、打游戏。
我只是主张大家将“玩”和“休息”分开:玩是玩,休息是休息。
这两种不一样。
休息的精髓在于:一张一弛。
真正的休息,除了让自己爽之外,还为了能让自己更好的工作。
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休息呢?
两个字:享受。
人的一生也才900个月。
转眼就已经过去三分之一,或者更多。
如果每个月都不能感到享受,而是感觉时刻都在消耗,时时都是煎熬,光想想都觉得人生无味。
我们要在乏味繁杂的工作之余,找到让自己感到快乐、让自己享受的事,这才是人生的智慧,也是最好的休息。
如果只追求目标而不享受过程,那么在享受完瞬间的喜悦过后,你终究还是会回到过程的痛苦中。
所以,工作太累的时候,适当让自己休息一下。
休息并不是停止,更不是心力交瘁。
真正的休息能缓解你内心的焦虑和不安,让你养精蓄锐,让你在调整过后,可以更好的去战斗。
找到让自己享受其中的方式,在这段时间内,忘掉全世界,只做你自己。
也不要想着说“等我有钱了以后再去享受”,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等你有钱了有时间了,你又会有新的压力,逼着你继续不停的工作。
所以,用心工作、好好休息,能享受的时候就好好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