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说散文
李银昭
散文的创作有四个向度,即思想的向度、文体的向度、知识的向度、激情的向度。
“一篇好的散文除了表达的思想健康向上外,还要透过事物现象挖掘其内在本质,思考对人生、对社会有价值的东西,如此才能引起人们共鸣。”李银昭认为,好的散文,首要的便是作者把自己打开。
凸凹认为,写散文需要作者诚实、坦荡,字字有来源,句句有依凭。散文之真,在于内容真实、态度真诚、感情真挚。真实是散文的生命。
在赵晓梦看来,每一种文体都有它的特征,散文的特征就在于一个“散”字,“形散而神不散”是其典型特质。“散文是自由的表达,包括自由灵魂的表达,自由的书写。不管怎样,散文的文字中要有自己,要有一些独特的东西,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赵晓梦直言,“散文作家祝勇的新散文,我认为是最好的散文。它饱含了历史与文化的厚度,文字淡雅,情感饱满,思考深刻,给人思考和启发,给人带来阅读的快感。”
作家在写小说时应该调动起自己的全部感觉器官,你的味觉、你的视觉、你的听觉、你的触觉,或者是超出了上述感觉之外的其它神奇感觉。这样,你的小说就会具有生命的气息。它不再是一堆没有生命力的文字,而是一个有气味、有形状、有声音、有感情的生命活体。我们在初学写作时常常陷入这样的困境,即许多在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故事,本身已经十分曲折、感人,但当我们如实地把它们写成小说后,读起来却感到十分虚假,丝毫没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而许多优秀的小说,我们明明知道是作家的虚构,但却能使我们深深地感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在记述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时,忘记了我们是创造者,没有把我们的嗅觉、视觉、听觉等全部的感觉调动起来。而那些伟大作家的虚构作品,却能够让我们感到真实,就像我们明明知道人不可能变成甲虫,但我们却被卡夫卡的《变形记》中人变成了甲虫的故事打动。那就让我们胆大包天地把我们的感觉调动起来,来制造一篇篇有呼吸、有气味、有温度、有声音,当然也有神奇思想的小说吧。让我们把记忆中的所有的气味调动起来,然后循着气味去寻找我们过去的生活,去寻找我们的爱情、我们的痛苦、我们的欢乐、我们的寂寞、我们的少年、我们的母亲……我们的一切,就像普鲁斯特借助了一块玛德莱娜小甜饼回到了过去。
如何让文字充满气味
结合“借助于作家的想象力,给没有气味的物体以气味,给有气味的物体以别的气味”“作家的想象力可以无中生有。作家借助于无所不能的想象力,可以创作出不存在的气味,可以创造出不存在的事物”概括出具有“独特气味”的小说作家要善于发挥关于气味的丰富想象力结合“仅仅有气味还构不成一部小说。作家在写小说时应该调动起自己的全部感觉器官”“你的小说就会具有生命的气息。它不再是一堆没有生命力的文字,而是一个有气味、有形状、有声音、有感情的生命活体”“那就让我们胆大包天地把我们的感觉调动起来,来制造一篇篇有呼吸、有气味、有声音,当然也有神奇思想的小说吧”概括出小说家要调动自己的全部感觉器官,才能让作品充满生命气息。
散文的代入感是指读者在阅读散文时,能够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场景、情感和经历,仿佛身临其境,与作者产生共鸣。这种代入感是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的情节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来实现的,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12。
散文代入感的定义和重要性
代入感是散文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能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就是故事中的角色。这种代入感能够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使读者更加投入和关注作品的内容,从而提升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12。
如何增强散文的代入感
细腻的描写: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场景、人物和情感。例如,通过描绘一个场景的细节,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12。
生动的情节:通过生动的情节铺垫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引导读者跟随情节发展,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2。
深刻的情感表达:通过深刻的情感表达,触动读者的内心,让他们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12。
散文代入感的例子
例如,在《桃花源记》中,通过描述桃花源的美丽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读者仿佛能够看到那个世外桃源,感受到那份宁静和美好3。在《荷塘月色》中,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在荷塘边散步时的心情变化,仿佛自己也在那样的夜晚漫步3。
通过这些方法,散文作者能够有效地增强散文的代入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体验。
如何提升文章的代入感?
知乎 · 3 个回答 · 5 关注
马梓开博士
关注
常常有人对我说,你的文章代入感很强啊,让人感到好像就是在说自己的事情一样,好像特别有共鸣感。而那些代入感强的文章也好,其他艺术作品也好,都会给人以更大的共鸣感和感同身受的体验。这样的作品,当然更受读者和观众的青睐了。
那么,什么是代入感?
01 从代入感说起
代入感,指的就是你所描述、描绘、描写的内容让读者或观众有了一种身临其境、设身处地的真切感受。读者或观众看了,觉得简直就是在描写自己的心情或想法或事情,或者描写他所知的其他朋友的情形一样。
代入感的本质,就是一种深刻的打动,就是一种共鸣心和同理心的唤醒,就是一种对特定情境下相应思维和情感的一种高度认同和认可。
02 代入感是怎么来的呢?
这首先是因为创作作品的人在相关问题上的认知到位,认识深入;
其次则是因为表达准确,表达透彻,所以从认知到表达很关键;
再次则是因为表达的内容具有画面感,有画面感,才更容易引导产生代入感;
最后,则是因为作者善于站在超然角度去思考和看待问题,所以才能更好地理解并相关角色和人员的真情实感。
代入感,就是一种感同身受的能力,就是一种能够深入人心的能力,就是一种给人以身入其境、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获得相应情感和感受的能力。
代入感强的作品,总能给人以更好的沉浸感、投入感和参与感。
03 作品的代入感强会带来什么好处?
如果一个文艺作品的代入感强大,那么就会具有更加打动人心的力量。
代入感强大,参与度、共享度、分享度也会跟着强大起来,如此一来就如同引力巨大的磁铁一般,获得更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代入感强大,同样也会令读者或观众更关心作品后续的情节,关注作品所涉及到的人物的命运,关注未来可能发生的所有事情。
如果文艺作品中提出来的是关于某些问题的思考,某些观点的碰撞,那么随着代入感的强大,这些思考和观点,都会得到相应的快速放大,从而令问题获得更大层面的关注。
当然,代入感过于强大了,也会带来一些小小的弊端。比如有些看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观众,因为剧情打动人心,表演打动人心,所以代入感特别强;而因为冯远征作为反派的表演太出色,而对冯远征本人产生很强的偏见。
比如有些人入戏了,主角的悲惨遭遇,会令他感到很难接受,甚至悲从中来。
04 我们怎么做,自己所创作的作品的代入感才会更强大?
代入感强,作为读者或观众,真的就如同走进了作品之中,成为其中的某个角色来感同身受。
代入感弱,作为读者或观众,通常当然很难产生较为强烈的共鸣心和参与度的。
代入感想要变得强大,首先就来自作品中的真情实感的流露,符合相关人物角色的情感的流露。
在这方面,认知程度当然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自己的认知都是模糊的、不确切的,怎么可能令别人产生清晰的认知呢?
如果你对大众普遍或个别被打动的各种情况压根掌握理解就不够透彻,又怎么可能做出相应准确的描绘呢?
所以,认知的深浅,认知的透彻程度,对人性的深入理解,是增强代入感的第一要素。
其次,在你的作品中,相关的角色设定,角色的喜怒哀乐,角色的所思所想,角色的一举一动,必须符合角色本身的具体情况。
即便你写的是财经类或教育类的文章,其中所涉及到的角色设定,也要清晰而明确。
有了对角色的深入剖析,有了对角色应该怎么做,可能怎么做,必然怎么做的深刻认知和精准描绘,那么你的角色才能跃然于纸上,让读者立马产生丰/满丰富的角色想象,甚至于设想角色/就是他自己。
如果你的角色设定和内容表达是矛盾的,和读者所能产生的认知是无法一致的,那就算你费尽口舌,读者还是不会买账。
而就算你的角色设定毫无问题,可是其所具有的观点和认知,和读者所惯于接受的感受距离太大,他的思想和行为脱离实际,也同样导致作品毫无感召力,缺乏代入感。
所以,在大是大非面前,你的主角的所思所想,要和大家的普遍心理保持相应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才是精准表现,精准反映、精准描绘的问题。
再次,鲜活的形象,绘声绘色的描述,令人身临其境的描写,人物鲜明而感动人心的特质,以及作品的故事性、趣味性,都影响到代入感的产生和强化。
想想那些打动你的文艺作品,哪一个没有饱满的人物形象呢?哪一个没有令你感动、令你感同身受的力量呢?
在精准深刻的描绘之后,还需要什么呢?当然还需要曲折的情节、松弛与紧张、平静与波动、融洽与冲突的制造能力。
平淡的叙述,是无法打动人心的;一味打来斗去,缺乏思想深度,也是容易令人厌烦的。
而正是在复杂多变的画面中,在情节对时空的塑造中,角色形象才变得更加深入人心。
文艺作品,在唤醒读者或观众内心的画面感方面做得越是到位,则其代入感就会越强。
05 我们为什么而代入?为什么而沉浸?
丑小鸭变成金凤凰,平凡人变得非凡起来,穷光蛋成为大富豪,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出现剧烈变化,主角在目标达成过程中的出色努力,面对各种挑战依然展现本我风采,所有这些阶层的跃动、情绪的变化、财富的多少、梦想和希望、使命与召唤,都是唤醒作品代入感的常用手法。
我们为什么而代入?就是因为作品中有着自我的渴望与期望,有着自我的设想或幻想,有着自我的光荣与梦想,有着自我的悲喜与哀乐,甚至有着自我的印记和特质。
你能调动读者或观众的情绪,让它们随着你的作品而波动,那么你就更能创造出良好的代入感。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之外,我们还会因为什么而被快速强烈地代入呢?
那是因为作者说的是我们的故事,说的是我们关心的话题,说的是和我们的经历,我们的情感,我们的利益攸关的事情;
那是因为作者体会到的和我们所感受到的简直太像了,简直太相似了,简直太一致了:他说了我们想要说的话,描绘了我们体会到的特别的感受
那是因为作者所感受到的心理情绪,所得到的情感深度,和我们是相近的,甚至是完全相通的:我们的期待,我们的喜悦,我们的悲苦,我们的担忧,我们的无奈,都被传神表达;
那还是因为作者所思所想,所需求所奢望的,和我们是那样相似,和我们是那样相通;
当然,最最重要的,作者说的是人话,通俗易懂而又形象逼真,接地气而且又高大上。
所以,只要你作为创作者做好了上面的工作,你想要的读者或观众的代入感,就会如潮水般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