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十载,愧不如己

立身

寡求自安

示弱宽怀

知止而为

信义达远

处世

正以养身

和与待人

顺势而为

得失随缘

注释:

寡求自安

世道渐浮华,人心不足,人求也求,相互攀比。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开始。寡求者少一点欲望,多问问自己究竟要什么,非己勿持。此乃釜底抽薪之法,知己自可心如止水淡然以待。

示弱宽怀

弱则生,柔则存,上善若水,有容乃大。心宽路自平,一个人的路有多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胸怀。胸怀的大小为所能和所示之间。太多人只重视培养能力,孰知培养“示弱”也是一种能力。虽隐而现。

知止而为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始于自成,终于自灭;这是恒古不变的规律。人如是,事如是。举止举止,不知举者难成事,不知止者终将亡。知性然后举,知止而后为。

信义达远

无信不立,无义难远。信者诚信,义者道义、忠义、孝义、情义。一个人的路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在于他坚持信义的程度。

正以养身

行正心自安,其实不只是养心,养身也是,相由心生,心有正气则病邪难存。然何以为正?修正心;行正道;存正气。怎么做请参考“立身”。这里需要强调一下对“正”的把握拿捏程度。正养身心,正是用来导正自己的行为,克己服礼,而不是用来要求和向别人展示。标准是做而未示。

和以待人

和者中道,不偏不激。和,是一种对人的尊重,相互尊重是所有正式关系的基本要求。

顺势而为

顺天利地;和人当时;知己知彼;知性知势,然后可为。做事顺则昌,逆则劳心费力,甚者亡。

得失随缘

环境决定属性;属性决定规律。环境在变,所以规律也在变。而我们的行动是基于历史的判断,而判断则是基于历史规律。变数在所难免,知此则敬畏之心生。佛语八大苦中有“求不得、放不下”,随缘是一种积极面对的心态,拿得起放得下,不执则不偏。有此心者,诸事可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