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归乡,双重喜庆:一是自我婚期将近,二是表兄大婚。幼时多病,家人依俗将我寄养于姑姑家,祈愿安康,犹如古时以贱名护佑孩童。姑姑,我的另一位母亲,那段在姑姑家的日子,虽记忆模糊,却听闻我如鱼得水,四处嬉戏,竟未染一丝病气,仿佛那方水土有魔力,护佑着我,让我忘却了疾病的阴霾。
在记忆的长河中,姑姑对我的疼爱如同冬日暖阳,她总爱搂着我入睡,那份温柔,至今仍是我心中的一抹亮色。表哥初时对我这个新来的弟弟满心欢喜,但孩童间的嬉戏打闹,偶尔也会升级为小小的“战争”。姑父,则是一位典型的严父,他的教育方式古朴而直接,棍棒之下出孝子,让表哥自小便磨砺出超乎同龄人的成熟与干练。在亲戚圈里,表哥的话语权和办事能力总是备受赞誉,连母亲也时常感慨,即便是两个我,也难以匹敌表哥的那份从容与智慧。
岁月如梭,按照家族的传统,我本该每年向姑姑家献上寓意吉祥的大馍,直至十二岁。然而,生活的轨迹并未按照习俗铺展,姑姑一家远赴大连,而我则踏上了北京的求学之路,那份仪式感满满的习俗,悄然间淡出了我们的世界。
每年春节,成了我们难得的相聚时刻。换上新衣,我们在奶奶的院子里尽情嬉戏,水泥地上,我们抱摔打闹,表哥那高出我半头的身躯,加上他那略显富态的体型,配上额前那撮俏皮的小刘海,活脱脱一个缩小版的潘长江。而我,则显得瘦弱而单薄,连吃个苹果都要小心翼翼地烫一下,生怕一不小心就惹上风寒,引来姑姑对母亲育儿方式的种种“指教”。
后来,我们一同回到了老家求学,同在一所高中,他成了我的学长。周末,我们共同栖息在爷爷家的屋檐下,享受着赖床的惬意,等待着奶奶那充满爱意的呼唤。偶尔,堂姐的到访,更是为我们的日子增添了几分欢声笑语。
表哥的开朗与活泼,让他在人群中总是那么耀眼。记得那次,他骑着自行车从县城归来,与一位南街的黄姓姑娘相谈甚欢,甚至到了家门口还意犹未尽,想要护送她回家,虽被姑娘婉拒,但这段小插曲却成了家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玩笑间,仿佛一桩美好的姻缘即将促成。
时光匆匆,高考之后,表哥踏上了北国的求学之路,从哈尔滨,他的世界里,多了一个东北姑娘的陪伴。两人从本科到研究生,携手并进,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励志篇章。我曾以为,表哥会比我更早步入婚姻的殿堂,然而,岁月流转,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推迟了那份承诺,让家中的长辈们操碎了心。我因工作的漂泊不定,而表哥,则因嫂子的博士学业,我们的婚事,成了家人年复一年的牵挂与期盼。
表哥的伴侣,小雪,一位比他年轻一岁的奇女子,兼具东北的豪迈与南方的温婉,骨子里还藏着几分叛逆与执着。表哥硕士毕业后,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而小雪则留在远方,两人的爱情因此跨越千山万水,历经三年的异地恋考验。
曾几何时,两人的关系也出现过裂痕,表哥一怒之下,将小雪拉入黑名单,决绝地说出分手二字。是小雪不屈不挠,通过朋友传达求和之意,表哥才终于松口,一番严肃对话后,小雪选择妥协,毕业后毅然前往郑州,两人的爱情长跑终得圆满,我也得以见证这场迟来的婚礼。
表哥的婚礼定在初二,而我的则在初八,一周之内双喜临门,让家族上下都沉浸在喜悦之中。姑父更是笑得合不拢嘴,两个儿子相继成家,对他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幸福。他忙前忙后,张罗着一切,姑姑虽然自谦没文化,但言语间满是骄傲,儿子硕士毕业,儿媳更是博士,她的人生似乎已经达到了巅峰。
由于表哥在医院工作,加班是家常便饭,所以他只请了三天假来筹备婚礼。婚礼简约而不失温馨,一大早,我便携妻子前往表哥家帮忙。婚房已经初具规模,只等气球装饰。我们一边谈笑风生,一边给气球充气,然后用双面胶将它们固定在墙上。这些气球是双层的,内层黑色,外层透明,让整个房间都闪耀着神秘而喜庆的光芒。
在那个充满喜庆氛围的春日里,我被妻子赋予了双重使命:一是迅速采购与她心仪相同的服饰,以备不时之需;二是借此机会,深入婚礼筹备的细节之中,既是帮手也是取经者。西装,是匠心独运的定制之作,领带如灵动的蛇,蜿蜒其上,我则化身为领带艺术家,亲自指导他如何将领带系出优雅,如何将口袋巾折叠得如同艺术品。遗憾的是,表哥匆忙之中遗落了西服的灵魂——腰带,我便慷慨解囊,将我的腰带赠予他,权这场婚礼的小小贡献。
婚礼筹备的繁琐,让我深刻体会到,若非亲身经历,那些细微之处极易被忽略。婚房,我试图贴上一张张“喜”字,以此为这场盛宴增添一抹喜庆。然而,表哥的身影如同忙碌的蜜蜂,穿梭于各个角落,我们之间的叙旧计划,也只能暂时搁置。
夜幕降临,姑姑家的门前,一座简易却充满韵味的戏台悄然搭起。当地的“吹响者”们,以一曲唢呐,唤醒了夜的沉寂。那唢呐声,仿佛拥有魔力,让文戏的开场变得格外动人。主持人用地道的家乡话,编织了一段段幽默的开场白,引得连连。演员虽少,却个个身怀绝技,,便是他们的全部舞台。从豫剧的悠扬旋律,到歌曲的激情串烧,每一个音符都跳跃着欢乐。
登场,更是将气氛推向了高潮。女演员在钢管上轻盈起舞,如同风筝在空中自由翱翔;男演员则以一身功夫,展现着力量与美的结合。在喜东家的热情催促下,他们更是拿出了看家本领,“钢丝绕喉”、“脚踩钢刀”,每一次惊险的表演,都伴随着观众的惊呼与掌声。妻子,这位来自城市的姑娘,被这场乡土气息浓厚的表演深深吸引,眼中闪烁着好奇与赞叹。
而当一只两米多高的充气熊猫出现在舞台上,与孩子们互动时,这场婚礼的欢乐气氛达到了顶点。孩子们的笑声,如同春日里最动听的旋律,为这场盛宴画上了完美的句号。我不禁感慨,这吹唢呐的技艺,简直可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那些接地气的表演,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元素,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次日清晨,我身着白衬衣、皮鞋,以伴郎的身份,陪伴表哥迎接新娘。我们四人组成的伴郎团,一路披荆斩棘,最终顺利抵达酒店。在嫂子的巧妙安排下,我们轻松找到了婚鞋。而敬茶的环节,更是别具一格,表哥面对着两对父母——生父母与养父母,深情地跪拜,红包如雨点般落下,新娘终于被迎进了家门。
作为伴郎,我自然承担起了沟通的重任。、河南话、东北话之间自如切换,帮助亲戚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沟通难题。当大家终于坐上归途的车辆,我望着门前那片精心布置的场地,心中充满了期待。
司仪风趣,为婚礼增添了不少乐趣。新人拜天地,一声“礼成”,宣告着他们美好生活的开始。接下来的受头环节,亲友们纷纷与礼金抛向托盘,表哥则一一磕头致谢。我如同婚礼上的小精灵,四处奔波,直到一声“开席”,我才得以停下脚步,享受这难得的宁静与喜悦。我的伴郎使命,也在这一刻圆满结束。
老家的宴席,依旧沿袭着那份质朴与丰盛。餐桌上,琳琅满目的佳肴令人目不暇接,二十八道有名字的菜品,再加上两盅温润的汤品与各式主食,构成了一场味觉的盛宴。这样的丰盛,早已超越了胃的容量,即便是最能吃的宾客,也只能浅尝辄止。为了避免食物的浪费,那些整鸡整鱼,往往还未曾有人动筷,就被打包带走。如今的生活,早已不再为温饱所困,昔日的争抢,成为了遥远的记忆,这无疑是时代变迁留下的温柔痕迹。
宴席间,表哥与嫂子穿梭于各桌之间,举杯相邀,那份诚挚与随意,让人心生暖意。宾客们少了往昔的劝酒之风,更多的是一份理解与尊重。开车前来的宾客,更是成为了席上的一道独特风景,他们微笑着拒绝多余的酒盅,那份自律与文明,让人心生敬佩。,无疑是社会进步的缩影,是人们对生活品质与健康追求的体现。
夜幕降临,姑父的一通电话,将我拉入了欢聚。我心中暗笑,这怕是又一场“陪酒”的考验。然而,当嫂子在车内轻谈她的过往,那份对养父母的思念与理解,却让我心生感动。她提及养父母曾因她远而心生不满,言语间虽有强势,但内心却藏着深深的柔情。我笑着安慰她:“嫂子,阿姨的强势,不过是她骨子里的那份坚韧与不屈,她对你的期望,让你成为了今天的博士,这不是最好的证明吗?”嫂子听后,眼中闪过一丝笑意,车内顿时充满了温馨与欢乐。
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县城里那家声名远扬的羊汤馆。姐夫早已预订了宽敞的包间,足以容纳二十余人。嫂子的亲戚们陆续到来,一番寒暄后,我的目光被一位年轻的老哥所吸引。他虽已步入中年,但那份青春的气息,却仿佛让他回到了八八年的那个夏天。时尚,眼神中闪烁着对生活的热爱。想,今晚定要与他好好较量一番。
夫、表哥与我,轮流向长辈们敬酒,几杯下肚,气氛逐渐升温。我们聊起了家乡的习俗,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事,仿佛将我们带回了那段纯真的岁月。东北老哥的脸上,也逐渐泛起了红晕,表哥打趣道:“都说东北汉子海量,你可别给我们丢脸啊!”说着,他还模仿起抖音上的热门视频,那份幽默与风趣,让包间里再次响起了爽朗的笑声。
晚宴在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归途中,我看着嫂子与父母依依惜别的场景,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虽然远嫁他乡,但那份亲情的纽带,却从未因距离而断裂。我回想起妻子也曾感慨过远嫁的不易,我轻轻拥她入怀,笑道:“你成了河南的媳妇,我不也成了山东的女婿吗?这世间的缘分,大抵都是如此公平。在彼此的世界里,我们都是最珍贵的礼物。”妻子听后,嘴角上扬,眼中闪烁着幸福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