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游记
作者:李书海
家居北方的人,每到冬季便向往南方的温暖气候,羡慕南国的山清水秀。如果春节期间能到南方一游,在游山玩水中度过春节,将是一件愉快和幸福的事。
蛇年春节,我们一家去了桂林,一路走一路玩,边走边看,路经五省市,行程3600多公里,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度过了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春节。
岳阳楼前再拍照
正月初一上午,我们全家六人和女儿一家四人及外甥家三人,开着两辆车踏上了前往桂林的旅游之路。
初一上午的京港澳高速公路上车辆不多,从邢台市上高速后一路向南。车过邯郸,进入河南。郑州过后不久,在导航的指引下转入许广高速。车辆飞驰,穿越湖北全境,尔后进入湖南,当晚住宿岳阳。
岳阳,古称“巴陵”,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北枕长江,南纳三湘四水,怀抱洞庭,江湖交会。是国务院首批沿江开放城市,长江中游重要区域中心城市,还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岳阳楼是中国的四大名楼之一,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更使它扬名四海,辉煌千古。
初二上午,天空晴朗,我们来到岳阳楼景区。春节期间游人很多,我在景区入口处的“巴陵胜状”前选好位置,叫过来两个孙女一起拍照。2019年春节我们去广州时曾在此拍照过。那年大孙女11岁,小孙女6岁。时隔6年,两个孙女一个是高二的学生,一个是五年级的学生了。她们的个子都比6年前高了许多。现在,我们再次春节南游,又到此处,一定要在原地再拍一张爷孙的合影照。女儿在我们站好位置后为我们拍下了一张有意义的照片。
有人说,旅游就是拍照。这话虽说得有些片面,但在景区看到最多的确实是拍照。无论哪个景点,人们都是一边走一边举着手机拍。当然,只有拍照了才能说明你到此游过了。多年后,当再次翻出照片时,才能更好地回忆曾经到过的地方,曾经欣赏过的风景。我也喜欢拍照,既为别人拍照,也请别人为自己照。岳阳楼景区内面积不大,可看的景点也不太多。但登上岳阳楼,登高望远,远眺近看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却是游客们来此地的强烈愿望。我们也想上去,在高高的楼上亲身体验千百年来人们仰慕的名胜之楼,观瞻文人墨客的诗赋文采,眺望八百里洞庭湖的帆船点点,遐想曾经发生于此的历史故事。却因排队太长,人员众多而放弃。只是在岳阳楼的东西两面拍了些照片而离去,错失了在岳阳楼上读《岳阳楼记》的良机。
桂林山水真是美
告别岳阳楼,直奔桂林。一路上,透过车窗,我们看远处的山近处的田,看青青绿绿含苞待放的油菜,看山上郁郁葱葱的松柏。看一幢幢两三层白色的农家小楼,看大河小渠清澈的河水。看着那些与北方不一样的景色,我们由衷地感慨祖国大地的广袤,感慨祖国山河的壮丽……
晚上八点半,我们到达了渴望已久、本次南游的目的地——桂林。
夜晚的桂林,华灯初上。给我的印象却是高楼不多,也算不上华丽,倒是有一种朴实的感觉。此时,正值大年初二,街道上没有像北方城市那样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即使在小街道里吃米粉时也没见到居民家门口贴着的红春联,但偶尔能听到鞭炮声。
去桂林,主要是看山看水,游山玩水。都是冲着“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而去的。
当我们进入桂林地界后,就感受到了它的与众不同。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不一样的山。别处的山都是山山相连,高高低低,绵延不断。而桂林的山却是一个个独立的山头,近处青葱的,远处黛色的,像一根根巨大的竹笋拔地而起直指苍天,如一个个窝窝头敦实矗立在那里。过去,对桂林山的印象是从荧屏上看到的。现在,我们已经身临其境,一座座别具特点的山就在眼前。看着那些忽远忽近的山,我的脑海里突然闪现出一个疑问:这山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与其他地方不同呢?据介绍,桂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是由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长期溶蚀、侵蚀、沉积和崩塌等作用形成的独特地貌形态。这种地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而桂林地区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和观赏价值的地方之一。桂林的山并不高大险峻,却形态各异,线条柔和,宛如一幅幅精美的水墨画。那些山体经过亿万年的溶蚀和风化,形成了峰林、孤峰、石芽等地貌形态。如我们在阳朔县漓江坐竹排看到的睡美人山,在桂林市象山区漓江乘游轮看到的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老人山和仙桃山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铸就了一个个神奇的自然景观,为人们提供了一处处绝佳的欣赏自然之美、体验人文风情的理想之地。
在桂林市阳朔县兴坪镇境内,有一处20元人民币背景图案的取景地,那里是漓江的精华段。这段漓江北起杨堤,南至普益,全长约69公里,是漓江山水最为精华的部分。其中,兴坪古镇至九马画山一带,更是被誉为“漓江山水甲天下”的典范。而二十元人民币背面的图案,正是取自这一区域的黄布倒影景观,它展现了独特的山水倒影效果,随四季更迭展现不同风貌,是桂林乃至中国的名片。在兴坪码头登陆处,是欣赏这张二十元背景图的最佳角度。
凡去阳朔的游客必去此处,这里成为欣赏20元人民币背景图案的打卡地。
初三下午,我们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乘车前往。那天,虽然下着雨,但路上来往的人和车辆却非常多,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穿雨衣的打伞的,把不宽的、弯弯曲曲的道路塞得满满的。待我们到达打卡地时,天将黑雨已停。下车后,我们直奔“漓江,二十元人民币背景图”标示处。在那里向远处看去,只见在漓江的背后有一座呈“山”型的三个山峰,相隔一段距离有一座独立的山。山的左侧是青绿色密密麻麻的凤尾竹,右侧是灰蒙蒙青黛色的植被,山前是清澈、平缓的漓江水。近处有几只停着的竹排,竹排上有几只“待命”的鱼鹰,渔翁在竹排上忙碌着。
如此绝美的风景地,如此众多的游人,此处便成了最“火”的拍照地。我们在等一拨拨拍照的人挪开之时,抢时间摆好姿势,快速地留下了“到此一游”的历史瞬间。
桂林的山美之外,便是水美,水美美在漓江。漓江,珠江流域西江支流桂江上游河段的通称,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位于桂林市。传统意义上的漓江,起点为桂江源头越城岭猫儿山,终点为平乐三江口,全长164公里。沿江河床多为水质卵石,泥沙量小,水质清澈,著名的桂林山水就在漓江上。我们无论在阳朔乘竹排,还是在桂林象山坐游轮,不论是阳朔漓江的浅水边,还是象山区的深水处,看到的都是碧绿清澈、干净透明的水。所到之处,无论在漓江的哪个地段,都看不到水中漂浮的杂物。如此洁净的水域,被冠之“甲天下”,便是当之无愧了。
漓江,就是一条流淌着诗意的江河,它用清澈的水墨描绘出一幅独具匠心的画卷。透过每一个瞬间,我们都能看到它宁静中透露出的灵动与美丽。
凤凰古城赏夜景
初五早晨在桂林慧林顿酒店早餐后,我们开始返程。车行至桂林市全州县凤凰B服务区,两辆车分道而行。女儿他们去湖北襄阳,我们去湘西凤凰古城和张家界。
从全州到凤凰古城400多公里,那里大部分路段都是山区。一路上山连山,洞接洞。山上的植被呈黛绿色,山涧和山头上云雾缭绕。天时阴时下,有时急雨哗哗,有时细雨绵绵。山上的雾也有急有缓,有薄有厚。有的雾缓缓移动,袅袅上扬。有的雾则像刚掀开蒸馒头的笼屉,腾腾上升,雾与云连接在一起,在山头的上空飘动。
下午四点,到达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凤凰古城。
凤凰古城是中国九大千年古镇、湘西著名景点,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过去,我对凤凰古城的了解,只限于荧屏书报和传说。现在,我们终于来到了这个享有盛名的地方。
车停后,稍作停顿,我们便沿沱江南岸踏着石板路向前走去。沱江是凤凰古城的母亲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江水清澈见底,水流湍急。古城依江而建,傍山递次。游凤凰古城主要是看夜景,夜晚的沱江及两岸才是最精彩、最热闹、最辉煌的时刻。天将黑时,两岸的人已是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在涌动的人流中,有不少身穿苗族、土家族服装的,特别是年轻的女人、儿童,也有年龄大的男人或女人身着银光闪闪的服饰,走起路来头上的银饰一晃一晃的,尽显当地民族风情。
晚六点半,两岸的灯光霎时亮了起来。不一会儿便是灯火辉煌、异彩纷呈了。一束束灯光倒映江中,人影和建筑物倒映水中,上下相连,交相辉映,整个古城、整条江中更是美轮美奂,无与伦比。这时,乐声响起,时而 铿锵,时而轻缓。江中的舞台上和岸边,唱歌的唱戏的说书的跳舞的耍狮子的全动了起来。一艘接一艘的乌篷船泛舟沱江中,坐上乌篷船,听着船夫的号子声,看着两岸的百年吊脚楼,感受着沱江的独特风情,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我们也买了船票,两个孙女化了妆,穿着苗家少女服饰。我们坐上乌篷船,在江中闪闪的霓虹灯光里向东缓缓驶去。伴着浑厚的音乐,穿行在光芒四射的色彩中,犹如置身画中。如此美妙时刻,如此情景之中,我们不停地拍照,尽情地把这种美好定格永久。
乌篷船在穿过两座古桥,经过20分钟后停靠在江北岸一个船坞处。下船后,我们随着人流向西走去。川流、拥挤的人们有序地向前走着看着。脚下的石板路虽湿但不滑,一会儿平展,一会上下台阶,左拐右行。到了江中一个小木板桥,人们沿着约一米宽的木板小心翼翼地走向另一岸。桥头的工作人员一直用喇叭喊着:桥上不要拍照,桥上不要拍照……以防发生落水事故。
凤凰古城两岸的房屋都是依山而建,一眼望去显得层层叠叠,紧紧凑凑的。旅馆也是一样,有下有上,我们所入住的旅馆是儿子在网上订的。导航到达后看不到旅馆在什么地方。站在路边打了电话,才知道在山坡的上方。抬头一看足有五六层楼高,而上去的台阶却是有些年代了。上了两个台阶后,我突然想,看看到底有多少层台阶,便在心里数了起来。左拐右拐上到旅馆楼的新台阶时正好100个,又上了15个便进入旅馆。我问旅馆男主人:你数过从下边上来有多少台阶吗?主人答:99个。我说,你们还真数过呀?我多数了一个。这家旅馆虽高,但楼是新的,房间内设施也是新的,条件和服务都还不错。
天门山洞之震撼
初六上午,我们离开凤凰古城向张家界出发。一路上,天时阴时雨,但下午一点多到达张家界后,天空却晴朗了起来。连续几天的阴雨天气,乍一看到晴朗朗的天气,心情顿时舒展很多。由于没有预约到A线的门票,我们只能沿C线登天门山了。
天门山上有一个天门洞。在我们刚进入张家界市时,就能远远地看到高高的山中有一个“小白点”,那就是张家界的著名景点——天门山天门洞了。来到天门山下的城市广场,仰望空中的天门洞,既感叹又惊奇。据介绍,天门洞是天门山的主峰,天门洞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天然穿山溶洞。天门洞南北对穿,门高131.5米,宽57米,深60米,拔地依天,宛若一道通天的门户。其距张家界市城南8公里,这座四面绝壁的孤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仙境,更被尊为湘西第一神山。
上天门洞有两种方式:一是徒步攀登。从天门山城市广场有直达天门洞的天梯,共有999级台阶,这999级台阶是“天门十景”之一,曾被评为“世界十大霸气楼梯”之一。直接登天梯需要强壮的身体和极大的勇气。我们在广场向上望去,只见高高的天梯上密密麻麻的人在移动着。而天梯的底部,有人正在向上走着,有人已经下来。在下来的人群中还有带着孩子的年轻妈妈。二是乘扶梯和索道。从广场上天门洞,要先乘一次扶梯,再乘索道才能到达天门洞广场。
我们从天门洞广场又乘5次扶梯到达天门洞。扶梯称为穿山自动扶梯,每段扶梯的高度为50米,乘完一段扶梯要步行50米左右的距离,再乘另一个扶梯。乘完五次扶梯,我们已经到达天门洞。站在天门洞里,看着这个半山中那么大的自然溶洞,感到实在是太震撼了。人们拥挤地站在洞中南北观望,上下打量,左顾右盼,尽情地欣赏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享受着身临神洞的愉悦。拍照,拍照,一定要拍照。谁也不愿错过这神奇的景致,一定要与这美景同框作为永久的留念。
从天门洞到山顶,仍是乘扶梯。这次要连次换乘7次扶梯。一次次地换乘,一次次地体验,我想,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遐想。扶梯从底端向上呈斜的坡度,而且全在山腹内。那么大的隧洞,那么多的电梯,修建时需要多么大的工程和投资啊!就连我这当过铁道兵的人也对这项工程感到敬佩。扶梯内的灯光辉煌柔和,两边的洞壁上,镶嵌着天门山天门洞和与天门山有关活动及宣传推介的精致照片,为游人了解天门山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点半左右,我们终于登上了天门山山顶。山顶上面积很大,各种设施齐全。山顶的边缘有栏杆护着,地面铺着木板。那天虽是晴天,温度适宜。但因前一天山顶上下过雪,地板上仍湿淋淋的,有的地方还结着冰,不时有人被滑倒。栏杆外和远处的山上仍有少量积雪,树上的枝条都是冰,形成了一层层一树树的雾凇。有人讲,上山顶就是为了看雾凇。年轻的游客最喜欢在雾凇前拍照。他们摆着各种姿势和动作,尽情地拍照,尽情地享受着游玩的快乐。本来,在山顶还可以去玻璃栈道体验那种试胆的刺激,但由于栈道上还有积雪关闭着,因而少了一处惊心动魄的玩处。
六点半左右,开始下山。因为天将黑,下山的人特别多。从顶上下来,又乘了7+5次扶梯,用了40分钟。从天门山广场排队乘索道,不算远的距离,密密麻麻的、人挤人地一点一点往前移动。这时,往前看,往后看,再看左右,真像是在电视中看到的那样:全是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还有怀抱婴幼儿的。七八点钟天已黑,彩色的射灯远距离投射在天门山上,巨大的“屏幕”上变换着各种图案,更显天门山的高大、奇妙。山下,张家界的夜景同样壮丽、斑斓。各种灯光把张家界的轮廓刻画得惟妙惟肖,街道如线,楼房高耸,霓虹闪闪。
人们不急不躁地移动着,几百米的距离,经过一小时二十分钟,我们终于“挪”到了索道房,乘上索道,在黑黑的夜色里下了山。
202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