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看了十来分钟,我才发现以前我看过这部电影,但是故事情节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印象中这部电影还是挺好看的。因此,最后还是继续看了下去。
以下内容涉嫌大量剧透,请谨慎观看!
故事的主人公在即将获得全额奖学金升入大学的高中最后一次篮球决赛上,因为听到了女朋友怀孕的消息,选择了爱人和孩子放弃了比赛。再过了几十年之后,男主生活一塌糊涂,并将一切的失意都归咎于当初的放弃,埋怨自己当初选择的妻子,认定是妻子耽误了自己。二人终究走到了离婚这一步,男主虽然心怀怨怼,但是似乎没有想过离婚,但是妻子却是受够了这十几年来的指责和男主的颓废逃避。二人分居,迈向离婚。
偶然的机会下,男主重返十七岁,返回了风华正茂的高中时代。结果,进了高中发现自己的儿子虽然进了校篮球队,但是一直被队内的其他球员欺负,女儿跟学校的恶霸谈恋爱,两人时常在公共场合上演大尺度法式热吻。重返十七岁的男主,除了一如自己曾经辉煌的高中一样成为篮球队主力,并对教练再次赏识,并且帮助自己的儿子获得球队成员的尊重和上场的自信和勇气,还帮助自己的女儿走向大学、离开恶霸男友。当同样的机会再次来临,男主再次选择了放弃。重来一次,男主明白了当初选择的真正原因,做出了和当初一样的选择。
且不说电影所要传达的内容,就我的观看体验来看,我认为感触最深的是,人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做选择的终究是自己,不论结果如何,都不能将一切归咎于他人。在做选择的时候,我们或许迫于无奈无所选择,但是除去本身的命运,我们还是丧失了选择的机会,那是不是我们本身太弱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残酷的丛林法则,又何尝不是社会法则?虽不至于无法生存,但多是会艰难求生。出身我们无法选择,成长过程也会因为父母家族的原因而有所不同,也因此,成年之后我们踏入社会的起点其实也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在社会上求生,并不会收到太多的体谅。对方不会因为你是实习生而体谅你工作完成缓慢,反而可能会抱怨自己倒霉碰上实习生,更会因为你的稍有延迟而斥责催促。毕竟,前面工作的延迟会影响到对方的工作进度,或者影响到对方的回报工作,从而遭到领导的斥责。或许,对方内心是有所共鸣的,但是这些微的共鸣也会因为自己可能会面临的压力而退散。最终,还是严苛对待。
我一直觉得成年之后的所作所为,大多是源于自己的选择。不管是大学里自我放纵,还是工作之后丧失热情、得过且过,还是勤勉求学、日益精进,还是兢兢业业、积极进取,这些更多的都是源于自我选择。不论是迷茫导致的堕落,还是堕落导致的迷茫,终究都是自己出于懒惰或者被生活的残酷击垮之后的绝望而做出的选择。就像现阶段的我,明知道自己被眼前的安逸生活所迷惑,却依然步步深入,也曾定下目标为之奋斗一二,还没来得及坚持几日,就发现闲散度日、守住工作的一亩三分地要轻松得多。除了根本扛不起的担子,眼前又没有重要的担子需要扛起。扛不起的根本不去想,扛得起的又不愿主动去扛起,因为知道一旦扛起就要坚持好久,自己试过一二次,就再不肯尝试了。坚持不了,又见一个想一个,各个都想要。可惜,再想要,都是想不劳而获。即便,在我的信念里,从来不相信天上掉馅饼,若有,我只会担心自己会被砸死。守着自己眼前的一小堆馅饼,不肯考虑是否有一天会不够吃,丝毫没有注意到自己日益增大的胃口。看得再明白,肉眼可见的一定时间内自己就会把馅饼消耗完,知道了制作馅饼的方法,看着绰绰有余的馅饼,总是不肯动工去主动制作馅饼。总觉得,被逼到山穷水尽之时,自己总会加班加点去完成,不至于苦苦饿死。倘若真的到了那一日,自己怕是进食的时间都难以空出。明白再多,依然沉溺在眼前的安逸里,不愿去想。
现在才发现以前学习的东西,有太多警示绝句。像什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当初背来直觉顺口,只知其意。到了如今,倒是懂了其意,却做不到。更发现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难能可贵,更懂得了“凭谁问,廉颇老矣”的惆怅苦闷,更明白了“劝君惜取少年时”的谆谆教诲。
而今,一切都不会太晚。
人总是自己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或早或晚。
毕竟,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