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冤死,天下不服,乾隆陷入重大道德危机,连儿子嘉庆也要翻案

1


乾隆对富察氏、那拉氏的不同对待,足见人有多少面孔,有时候会如何极端。

如果说富察氏是乾隆遭遇的重大感情危机的话,那那拉氏给他带来的,就是重大的道德危机了。

他对于那拉氏的处置实在太过莫名其妙,太过狠毒,这已经远远超过了正当立场,合理范畴,难免要使人怀疑疯掉的到底是皇后,还是皇上。

关于那拉氏,也就是《如懿传》主角如懿的断发之事,有人还曾以这件事为乾隆辩解。

南京博物馆的“走进养心殿”特辑中,据说有一份“十五阿哥请安折”,当时乾隆如此批道:

“跟了去的女子三名,当下你同福隆安审问他们十八日如何剪发之事,他(她)们为何不留心,叫他们出去他们就出去吗?要寻自尽难道他们也装不知道吗?”

“再令阿哥公主福晋们进去,福隆安有持去的旨意,你看著,阿哥们念,他(她)怎么礼,做何光景,一一记下,不必写折子,涿州接驾你再奏。”

“皇后此事甚属乖张,如此看来,他(她)平日恨我必深。宫外圆明园他住处、净房,你同毛团细细密看,不可令别人知道,若有邪道踪迹,等朕回宫再奏,密之又密。”

这份折批我既没见到原本,也没有见到影印本,但是乾隆的十五皇子永琰,也就是嘉庆,当时既然虚岁才6岁,雍正16个儿子中活下来的,既然也只有前面四个,那么这里说的这位十五阿哥,想必自然该是乾隆叔叔,康熙十五子允禊了。

不管怎么说吧,以这本折批来看,如懿当时断发,显然是曾把身边的人支开的,而乾隆在此后的处置中,显然也曾命人特意观察、记录她接旨时的反应。

这几点都很符合常理,但是是否就可以以此,及乾隆那句“她平日恨我必深”的猜测,来断定乾隆本人对如懿当时的断发原因,也是茫然呢?这恐怕很值得商榷。


2


如懿当然不可能真的疯了,那么她怎可能毫无缘由,毫无先兆地就突然断发?

结果她肯定是想得到的,她这断发,分明是一种决然,抱着死志,而且她所针对的,也肯定不会是对她非常好的太后,那么乾隆对这背后的原因怎可能一无所知?

他为什么会不管什么,都不要写折子,而要当面密奏?甚至还要“密之又密”地看管?这难道真仅是出于一般的保密需要?或者说断发的如懿不宜让人看到?

一个疯子会需要仔细观察她的反应,及是否有“邪道踪迹”吗?这分明是怕如懿泄露什么,再有什么过激行为。

要知道,乾隆的诗虽写得不怎么样,但文人的表演功夫却相当了得,他作为一个帝王的诈伪,在历史上也非常著名。

就比如他对待太后。

乾隆在册封如懿的过程中,之所以要一再声明这是奉太后懿旨,其实有二个原因,一个是内心里极不情愿,算是对富察氏和自己的一个交代,一个是标榜自己孝。

清朝特别重孝,乾隆也确实孝,但是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乾隆是孝而不顺。他把孝给你可以,但你只可被动接受,他在某些事上可以孝顺,但在某些事上却绝对孝而不顺,会使尽各种技巧,向着影帝宝座攀登。

乾隆的这种性格,就连太后起初都没有看清楚,所以她有一次就“斗胆”给乾隆提了二个政务方面的建议。太后提的啊,乾隆很孝顺,他立刻把事办了,但是私下里呢?

乾隆不但把传话的那个太监一会儿辣椒水,一会儿老虎凳,弄得生不如死,还一再严厉训诫,太后干政为什么不劝谏?她老人家没文化不识字不知道这个,难道你们也不知道吗?

他那矛头明明是指向太后的,但他却沽名钓誉,曲里拐弯,这弄得“没文化不识字啥也不知道”的太后,从此只好谨慎避开雷区。

所以在如懿这事上,乾隆口头上的那些表达,根本当不得真,真要知道他是怎么回事,只有从他的作为上细细推敲。


3


当时观念中,帝后为天下之父母,所以父母失和,皇后出事,这就震动朝野,人人关注。

乾隆只有一再降罪,任意处置,这当然是不行的,所以如懿出事之后,民间就花边新闻乱飞,大臣们就时不时地要出来捣蛋。这件事居然时过几十年都难以休止,几乎贯穿了乾隆的后半生,真真让乾隆狼狈不堪。

具体情形讲述之前,还请各位上帝一阅九鸦两篇前文,《《富察皇后之死,使大批官员遭殃,乾隆永不进济南,一生如在深渊》,及《如懿真相:靠甄嬛上位,被魏璎珞赶超,一生是富察氏陪衬,一再被伤害》,以明了前因后果,相关事件,免得模糊。

富察皇后之死,使大批官员遭殃,乾隆永不进济南,一生如在深渊

如懿真相:靠甄嬛上位,被魏璎珞赶超,一生是富察氏陪衬,一再被伤害

且说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八日,乾隆又一次从圆明园出发,带着太后去热河避暑去了。他们刚刚到达避暑山庄,如懿的讣告就从京城送到。

如懿是七月十四去世的,如此大事乾隆自然得有反应,但是乾隆是如何昭告天下的呢?他发了这样一份诏书:

“据留京办事王大臣奏,皇后于本月十四日未时薨逝。皇后自册立以来,尚无失德。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欢洽庆之时,皇后性忽改常,于皇太后前,不能恪尽孝道。比至杭州,则举动尤乖正理,迹类疯迷,因令先程回京,在宫调摄。经今一载余,病势日剧,遂尔奄逝。此实皇后福分浅薄,不能仰承圣母慈眷,长受朕恩礼所致。若论其行事乖违,即予以废黜,亦理所当然,朕仍存其名号,已为格外优容。但饰终典礼,不便复循孝贤皇后大事办理,所有丧仪,止可照皇贵妃例行,交内务府大臣承办。着将此宣谕中外知之。”

如懿断发被幽禁之后,这可是乾隆第一次正式公布内情,也就是我跟皇后没啥,她真是突然疯了,连对太后的孝道也没了的意思。

而且,她也是真病死的,是没福承受太后的“慈眷”,和我的“恩礼”。

乾隆正是有了这些,才可以说下面这些话,要大家都明白的:

她这样原本该废掉才对,但是我对她多好,名号仍旧保留,还“格外优容”,只不过皇后到底是行为不端的,所以这就不能按照皇后的规格下葬了。

如懿断发之事已过一年,乾隆为什么现在才说,为什么要这样说?

因为现在不说不行了啊,朝野之间都在追问,各种传言满天飞,通通都在指向皇上失德。疯了嘛,所以才断发,不孝嘛,所以才幽禁,我不但行为正当,而且还尤其仁德。

但是疯了的人,何来的孝不孝,说什么行为不端?你早已经把人家的皇后、皇贵妃、娴贵妃、娴妃册宝都收走了,又哪来的保留名号?你把人家幽禁在冷宫,只给二个宫女服侍,又哪来的格外优容?所以乾隆的这道诏书就通篇都是谎言。

这些地方都是谎言,那断发之事又岂能是疯病那么简单?所以这也又更加令人质疑、不满,倒显得乾隆说了不如不说。

而且乾隆之所以没有公开废去如懿名号,也是有原因的,这原因大臣们都非常清楚。


4


乾隆实际上在去年南巡回来之后,就已经打算废去如懿名号了,不料这时候却有一个家伙出来阻拦。

此人是刑部侍郎阿永阿,旗人。

阿永阿在起初打算阻拦时,曾经非常犹豫,因为他知道这事非同小可,说不定会脑袋搬家。他最怕的倒不是自己死,而是会牵连到老母。

但是他妈仅用一句话,就让他热血沸腾起来。

你是天家贵胄,怎可以因父母之故违背尽忠之志?只管做你的事去,不用管我!

阿永阿就这样跪拜了老母,扛着他那可“立扫千人之命”的笔尖儿去了(刑部管人命,他自己这样说的),这件事当然惹得乾隆大怒,立刻下令召集九卿议罪。

人都到齐了,乾隆怒声道,阿永阿是宗戚近臣,难道他也敢学汉人恶习,靠此来博取声名吗?

乾隆先给人定下罪名,然后就命人发言,哪知道,他首先碰到的是两个老滑头。

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陈宏谋说,皇上说的对,这要是臣家里的事,也无可奈何,兵部尚书托庸说,帝后即臣等父母,父母失和,为人子者何忍去辨别其中是非?

这两个人表面看起来当然都是指责阿永阿的,但是他们是大事化小,把它当家事来说的啊,而且托庸那不忍辨别是非,只是不忍,这岂不是说里面真有是非,并不如乾隆说的那样简单?

陈宏谋、托庸这样模棱两可耍花枪倒也罢了,最可气可恨的,却是以户部侍郎兼署刑部侍郎事的寇汝城,他居然出来说了一句:阿永阿有母在堂,尽忠就不能尽孝。

这当然就是赤裸裸地来为阿永阿开脱,甚至指责乾隆了,乾隆一怒之下,当即发话,你是家中独子,何不归家尽孝?

乾隆的意思如此明显,寇汝城果然立刻跪下谢恩,请求回家养老,于是五月二日,乾隆的诏书就迅即下达了:阿永阿革职发配到黑龙江,刑部侍郎由四达担任,寇汝城罢官回家。

皇帝乾隆用强权取得了胜利,但大臣们的态度他也看到了,所以这废后之事,他也就再没提起。

不是说他善于作伪嘛,他有的是办法。


5


废后之事,这是乾隆与大臣的第一回合,而如懿丧礼,则是他们的第二回合。

如懿死后,乾隆刚发布完那道自辩诏书,就在七月十九日又有一道严旨颁下,里面说的是:

“御史李玉鸣奏,内务府办理皇后丧仪,其上坟满月,各衙门应有照例齐集之处,今并未闻有传知是否遗漏等语。实属丧心病狂!去岁皇后一事,天下人所共知共闻,今病久奄逝,仍存其名号,照皇贵妃丧仪,交内务府办理,已属朕格外优恩。前降谕旨甚明,李玉鸣非不深知,乃巧为援引会典,谓内务府办理未周,其意不过以仿照皇贵妃之例,犹以为未足,而又不敢明言,故为隐跃其辞,妄行渎扰。其居心诈悖,实不可问!李玉鸣着革职锁拏,发往伊犁。并将此晓谕中外知之。”

乾隆又一次晓谕中外,措辞严厉到令人战栗。

那么这位李玉鸣御史又是怎么招惹到他的呢?

其一,皇后葬礼,原本是该交给礼部主办的,而乾隆却交给内务府,这很容易让人怀疑乾隆是怕外面的人看到什么,皇后是不是非正常死亡,是不是死况极惨。

其二,至少,乾隆是打算用内务府来玩些花样的,也就是并不按礼部该有的程序、规格走。实际上大家看到的也正是这样。

如懿既然是以皇贵妃身份安葬,那皇贵妃死后,亲王、将侯、四品大臣以上,及皇子、妃嫔们,按照大清旧例,就该早中晚三次齐集祭奠,但是如懿这一次,并没有。就是其他一些该有的举动,内务府也一无动静。

这无疑证明,乾隆这一次的按皇贵妃规格下葬,又是一派胡言,所以李玉鸣就终于坐不住,也来跟乾隆杠上了。

他不但要求切实按皇贵妃的规格办理,还要求行三年丧礼,只是他当然不能说这是乾隆的过失,只能把矛头指向内务府,或者委婉提出,这是不是诏书中有所遗漏。

李玉鸣身为御史,本有弹劾百司之责,按道理,他就是说错了也无罪,何况他说的还是正理?然而已经铁了心要跟死人死磕的乾隆却不管这一套,他竟立刻给李玉鸣加了一个“丧心病狂”、“居心诈悖”的罪名,把他发配到伊犁去了。

李玉鸣和阿永阿都是一样的结果,都一辈子没有回来,都死在流放之地。

乾隆杀一儆百,欺骗天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这样一来,大臣们果然再也不敢轻易冒头,但是舆论却像暗流一般,在地底下更加汹涌起来。

乾隆如此一来,内务府那些奉承惯了,最善玩花活的家伙,当然也尤其知道该怎么办了,所以这之后,如懿就被草草葬在了纯妃墓内。

纯贵妃的墓富丽堂皇,排场极大,看起来十分符合如懿的身份,但那却是人家纯贵妃的墓!


6


世间凡好作伪之人,往往都是最重面子的,乾隆所为其实也有极力维护尊严和面子的原因。

他越想维护,就越需要撒谎,越撒谎,就越被动,越被动,就冲突越多,气越大,所以这事最终,在一定的程度上,就变成了他与臣民的一种较量,一种怄气。

乾隆越这样做,就越显得绝情寡恩,毫无道理,就越让全天下同情如懿,于是如懿死后的岁月里,人人为如懿喊冤的情形就越发严重、绵延。大家明着不行暗里来,私底下的议论指责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小说、野史也纷纷出土。

一切既然都是指向乾隆私德的,乾隆陷入的当然就是一场重大的道德危机,以下这几件事都足以说明,乾隆当时有多么孤立,多么狼狈。

皇后之死震动朝野,甚至传到了国外,就连乾隆也不得不承认“皇后一事,天下人所共知共闻。”因此他许多年来为平息舆论,维护形象,就只好动不动发明旨为自己辩护。

但是他由于言行极其不一,说来说去又无非是莫须有那一套,所以他就只能一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乾隆四十三年,如懿已去世十二年,乾隆居然仍旧会遭到一场公开的攻击指责,这就更加能说明问题。

此年九月,乾隆东巡到锦县,平地里忽然蹦出一个秀才金从善,也晃着笔尖儿向他冲来!金从善所上的呈书谁都没见,想必很早就被毁了,但是他到底要干些什么,却大体可以从乾隆的诏书里看到。

乾隆九月份为金从善所下的那道诏书非常之长,这其中主要说了金从善四项罪,妄言立储,妄言立后,请他纳谏、施德,请他下罪己诏,而这几项,都是以皇后之事为中心的。

一个小小的秀才而已,乾隆逐条批驳,细细分辩,那个累!这还不是因为这草丛里蹦出来的小秀才代表了民意,代表了天下舆论,远比几个大臣更为可怕?

且看他在尤其有关皇后的那一节是如何批驳的。

​“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崩逝时,因那拉氏本系朕青宫时,皇考所赐之侧室福晋,位次相当,遂奏闻圣母皇太后,册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又越三年,乃册立为后,其后自获过愆,朕仍优容如故,乃至自行翦发,则国俗所最忌者,而彼竟悍然不顾。然朕犹曲予包含,不行废斥,后因病薨逝,只令减其仪文,并未降明旨,削其位号。朕处此事,实为仁至义尽且其立也,循序而进,并非以爱选色升,及其后自蹈非理,更非因色衰爱弛。况自此不复继立皇后,朕心事光明正大如此,洵可上对天祖,下对臣民,天下后世,又何从訾议乎。该逆犯乃欲朕下罪已之诏,朕有何罪而当下诏自责乎!”

看吧,乾隆这一次是他自请册立如懿的,而非奉太后懿旨了,他还要一再说明,先前册立不是因为爱美色,其后处置也并非如懿年老色衰,失去其爱。

一个皇帝竟要为一个小小的秀才如此辛苦辩解自己并不是好色,并非见异思迁,这让人看了不禁发笑。

做风流天子,大不易也。

小秀才金从善居然要乾隆下罪己诏!民间显然是早已给乾隆判刑,并毫不容情的,所以乾隆也只好用严刑,来堵塞天下悠悠众口了。

然而金从善岂能不知前面已有多少人因为如懿遭殃?人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其实就跟如懿断发一样,人家并不怕死,都是为了一个理来的,所以两年之后,就又有一个督察院书吏严增,用一个册立皇后的要求,把如懿旧事又翻腾出来了。

这些人简直没完没了,弄得乾隆头疼不已,他越发不耐烦了,于是直接就把严增处死。

请他立个皇后而已,居然斩立决!乾隆在这件事上完全失控。

乾隆对皇后的处置,显然使他付出了绝大的代价,但他是铁了心要把这事隐瞒到底,做成一个铁案的,只可惜,他只能使世间对他的评判更加杂乱,把名声搞得更臭。

久而久之,大家就充分扑腾想象的翅膀,把男人所可能有的所有失德,夫妻反目所可能有的所有原因,都渲染到他头上了。

更有意思的是,他死之后,据说他儿子嘉庆皇帝在亲政之初,就曾下令把那拉氏按照皇后丧仪重新下葬,这真是妥妥的打脸。

乾隆的父亲雍正,向来被人称为刻薄寡恩,当年乾隆上台,为了博取宽仁英明的名声,不也曾立刻巧立名目做了各种翻案纠偏吗?

他能够为自己,为巩固地位,顺从民意,打雍正的脸,他儿子自然也可以打他的脸,这种事可不只是他会做。

只不过他们都需要在自己的脸面和父亲的脸面之间,找一些平衡,玩弄一些糊弄鬼的把戏罢了,所以那拉氏的结果就很可能是,一面以皇后之礼从新下葬,一面又仍旧呆在纯妃地宫里。

皇帝们的所谓仁义大抵如此。

END

文 | 九鸦

图 | 网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558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002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036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024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144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255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95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068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478评论 1 30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789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965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649评论 4 33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267评论 3 31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8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223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800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84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一次打心底觉得是该结束这一切了 心底忽起的悲凉是句号的完美衬品
    夜缨阅读 247评论 0 0
  • 我走着你走过的路 路过你路过的风景 闻着你闻过的花香 呼吸着你呼吸的过的空气 你看,这空气中还有你的气息 你看,这...
    茉颜阅读 231评论 0 3
  • 喜欢空闲时间到操场跑步,喜欢跑步不仅因为是这对健康有益,更是喜欢那种精疲力尽后歇息时的那种宁静与放松。 适逢星期六...
    我闭上眼只为窥见你阅读 230评论 0 0
  • 早上出门,十字路口多了一堆交通协管 都是年轻的小伙子 我站在老年协管旁边等红灯 听这些负责人的老年协管卖力的喊着:...
    南风轻轻阅读 249评论 0 2
  • 快速排序 合并排序
    DataNerd阅读 16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