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钥生成函数中的安全参数

    这篇文章是对密钥生产函数中的安全参数1^k的一些我个人的思考。

    在密码学应用中,使用密码算法的第一步,通常是使用密钥生成函数来生成之后会被使用的密钥。例如,在RSA算法中,密钥生成算法生成一对公私钥对,其在直观层面上可以表示为(pk,sk)\leftarrow Gen()

    在阅读论文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种形式,即Gen(1^k),这里的1^k便是密钥生成函数的安全参数。从直观的角度上来说,该安全参数用于描述敌手想要攻破该算法的困难程度,详细的定义请参照下段说明:

In cryptography, a security parameter is a way of measuring of how "hard" it is for an adversary to break a cryptographic scheme. There are two main types of security parameter: computational and statistical, often denoted by \displaystyle \kappa and \displaystyle \lambda, respectively. Roughly speaking, the computational security parameter is a measure for the input size of the computational problem on which the cryptographic scheme is based, which determines its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whereas the statistical security parameter is a measure of the probability with which an adversary can break the scheme (whatever that means for the protocol).

    这样说虽然很直观,但是总归少了点具体性。那么从更细节的角度上来看,我们说,在具体到编写程序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处理Gen(1^k)呢?这里还是以RSA为例子,假如你编写了一个RSA的密钥生成算法,其逻辑应当是:随机选取两个大素数pq,计算\varphi (n)=(p-1)(q-1),随机选取大整数e,使得(e,\varphi (n))=1,计算d=e^{-1}\ mod\ \varphi (n)。那么,当你写的密钥生成函数把1^k作为参数传递进去时,你应当保证,\varphi (n)的大小为k位。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保证敌手不可能攻破我们的算法(计算安全)。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不直接把k作为参数传进去而非要把1^k传进去呢?这背后的原理其实是算法实现者与算法分析者之间的观点不同。

    从算法实现者的角度而言,当你的密钥生成算法把1^k作为参数传递时,你其实仅仅关注的是这段字符串的长度(例如,对于一个安全参数11111111,我仅仅在乎该安全参数有8位)而不关注安全参数的形式,即1^k这种字符串的形式。

    但是,从算法分析者的角度而言,这是有区别的,你不能从算法实现者的角度想当然的认为Gen(1^k)Gen(k)等价,既然约定俗成Gen(1^k)表示安全参数有k位。算法分析者通过1^k这种方式来形容安全参数,一个重要的原意是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来强调一个理念,即他们希望密钥生成算法是高效的,即其渐进时间复杂度是多项式级别的,从而使得随着安全参数的提升,算法的运行时间不会出现明显的增长。

    这篇文章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一个StackExchange问答,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进去看一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